青銅劍彰顯古文化 春秋戰國金錯銀雲紋兵器 藝術創造呈現完美極品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中國靑銅器在五千年前即已開始,早於兩河流域文明在四千年前才開始的銅礦石冶煉早一千年,伴隨華夏文明共同存在。青銅文明時代是中國古文明發展歷程中,最具考證與開啟人類重大智慧的時期,青銅文明是在兩河流域文明興起,在石器時代後經過了文明的演化,中國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青銅器,商朝自然就成為青銅文化發展的燦爛時期。青銅時代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地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在青銅時代所呈現的農業與手工藝,驅使漢字文化發展成熟,距今2500年前的古文化,在青銅器出土至今的璀璨歷程史實,彰顯古物不凡的文化深義與價值,兩岸古物學家的鑽研維護與文化揚昇,更加引發全球古物界暨博物館界高度討論與關注。

青銅劍的銘文篆字,呈現出青銅文明各代各國君王名字專屬性的禮儀及威嚴特質。(圖/曾國良 提供)
▲青銅劍的銘文篆字,呈現出青銅文明各代各國君王名字專屬性的禮儀及威嚴特質。(圖/曾國良 提供)

青銅文明的研究主要涉及古文藝研究考繹、器物考證、青銅器期區與斷代與器物銘文鑑定等多重層面,在多位學者專家的為文著書推廣下,因史論的結合而建立了青銅器與銘文完整的發展演變的理論體系,在青銅文化領域取得極大的成果。其中備受矚目的春秋戰國時代金錯銀青銅劍,也因蘇州博物館收藏了來自臺灣古越閣的24把青銅劍而聲名大噪,也讓青銅劍的典藏買賣在業界與市場成為特論的焦點。

青銅劍的金錯銀質量,幾何雲紋的劍飾亦兼俱美學與藝術價值。(圖/曾國良 提供)
▲青銅劍的金錯銀質量,幾何雲紋的劍飾亦兼俱美學與藝術價值。(圖/曾國良 提供)

據宣和堂主人曾國良表示,春秋戰國金錯銀青銅器,是所有青銅器物中最具質量的,他在這個領域多年的研究、典藏與鑑賞發現,青銅文化的發源對傳遞中國文化是極具代表性的。錯金幾何雲紋劍是藝術價值極高的青銅兵器,十分罕見,迄今中國大陸未出土類似器物。本劍劍身特寬,在戰國劍中殊不多見,大陸蘇州博物館收藏古越閣的24把青銅劍,是商周青銅器的指標參考,早期所收藏的青銅劍,尤以能在劍上一窺其製作方式的特異,金錯銀的銘文所呈現的鳥蟲篆刻,使文字在金銀之間參透綠紋與色澤,格外悅目。

歷經久遠年代至今所存的青銅劍,玉把劍的玉劍飾是古物界的珍品。(圖/曾國良 提供)
▲歷經久遠年代至今所存的青銅劍,玉把劍的玉劍飾是古物界的珍品。(圖/曾國良 提供)

蘇州博物館以2億台幣收購古越閣的24把劍,目前市場價值不斐,其中吳越的越王勾踐劍,更被形容為削鐵如泥般的峰利,這把被視為長江以南的吳越青銅劍代表,宣和堂主人曾國良的收藏則屬於長江以北地區的北方青銅劍,涵蓋了楚國以北,尤其是以楚宋國及中山國為主,共計收藏了數十把青銅劍。而楚國歷46代君王,每代君王都有自製用劍,中山國青銅劍尤為精妙,包括青銅劍銘文,龍鳯幾何圖案,相當瑰麗,龍鳯對劍能在2500年後再次與後人相聚,實屬不易。

玉劍把由四個玉飾物組成,是最高級別的帝王配置,古代留下這些配置代表劍已毀留下玉配件,能整體留存代表非常不容易。(圖/曾國良 提供)
▲玉劍把由四個玉飾物組成,是最高級別的帝王配置,古代留下這些配置代表劍已毀留下玉配件,能整體留存代表非常不容易。(圖/曾國良 提供)

吳王夫差劍1976年河南省輝縣出土,據稱這是最早的一把,中國一共存有五把,傳柄劍通長58.3公分、寬5.5公分,造於春秋晚期,這把劍在經過了兩千四百餘年後,劍身雖部分覆有藍色的薄銹,卻仍青光閃現,逼人眼目,弧形雙刃鋒鍔銳利,宛如新鑄,銘文字型特殊,筆劃完整,劍格內鑲嵌的綠松石雖有脫缺,但絲毫不損製作工藝的精美細緻,當時銅石合一,銅即是銅錫礦,石即綠松石,這也產生青銅有瓜皮綠的美感,實不愧為一代名劍。吳王夫差劍屬於寬格有箍劍,設計上兼顧了實用與裝飾。寬格劍便於握持、利於劈刺。劍身設計上,棱脊、凹弧截面、收狹前鍔、弧線內收刃部均可增強劍的殺傷能力,使其在戰場上發揮更好的作用。

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踐與銘文,流傳至今已在蘇州博物館成為鎮店之寶。(圖/杜迺松所著古文字與青銅文明論集 曾國良 提供)
▲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踐與銘文,流傳至今已在蘇州博物館成為鎮店之寶。(圖/杜迺松所著古文字與青銅文明論集 曾國良 提供)

曾國良指出,青銅劍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歷代君王配劍中獨受青睞,銘文亦篆字規整,展現自製用劍的特質。其因,對君王而言,劍與玉是不離身的,劍除了安全防衞之外,也是重要的禮器,以楚國為例,鑄劍是由一個專責部門打理,尤其純手工打造曠日廢時方能完成精劍,配上君王的名諱,多年後的再次出土,依然光茫奕奕,篆文清晰可見,劍身古銅綠,乍顯寒氣凜凜,兼具收藏與美學價值。曾國良所收藏的數十把青銅劍也即將在未來公開展出,勢必帶來更多的青銅古物話題。

春秋時期的青銅少虞劍。圖示正反面。(圖/杜迺松所著古文字與青銅文明論集 曾國良 提供)
▲春秋時期的青銅少虞劍。圖示正反面。(圖/杜迺松所著古文字與青銅文明論集 曾國良 提供)

 

相關連結:元青花承載深廣文化風華 蓮池水禽罐與飛鳳纏枝紋罐 享譽古物界 備受青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