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長期憂鬱情緒 接受腦刺激治療可明顯改善

【記者 李至文/採訪報導】

近日接連三起台大學生輕生的消息震撼了臺灣社會,外人眼中這些台大學生都是頂尖的一群,但當這群資優生集合在一起,勢必要被迫比個高下。一位台大醫學系資優生接受Youtuber訪問時直白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競爭壓力大,同學都很強,大家都非常認真,又很聰明,所以即使你覺得表現還不錯,其實大家都比你更不錯。」當往日的第一名不再是第一名,壓力與挫折就這樣出現。若當下自己無法調適或面對,又不曉得即時求助,憾事就可能發生。

很多人認為,年輕世代活在物質不匱乏的時代,為何會選擇在青春年華時結束性命?其實,年輕世代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本世紀最大規模的心理危機。《經濟學人》針對「Z世代」(1997年後出生)調查,詢問同儕間最重要的議題,有高達70%、來自不同社經家庭的人,都認為是焦慮和憂鬱。美國心理學會針對全球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也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大學新鮮人,表現出符合診斷的精神疾病,以重度憂鬱症最常見、其次為廣泛性焦慮。

尤其是學業表現優秀的的 ″頂大″ 生,可能要承受來自父母和社會的較高期待,甚至自我期待也較高,或是本身就有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質。在競爭壓力大的環境中,若心理素質不佳,對於挫折失敗的忍受度不夠,就容易出現焦慮或憂鬱的情緒。

阮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胡學錦門診中也有類似案例,胡醫師表示,在校成績優異的高材生,面對長期憂鬱的情緒,甚至出現想自殺的念頭,經過多次反復住院接受長期藥物治療與多年的心理治療但效果不佳,多次進出急診,不但病人痛苦,父母更是憂心與不舍,直到轉介接受腦刺激治療後,憂鬱情緒才明顯改善,病人自己也說:「這次我終於不想自殺了。」

近幾年研究也證實年紀較輕的族群接受rTMS治療後抗憂鬱與抗焦慮的效果較佳(Zhang et al., 2019);而接受rTMS治療後自殺意念也隨著減少(Croarkin et al., 2018)。這可理解成越是年輕的大腦或病前功能較好的大腦復原力較佳,也就是說及早治療效果會較好。

▲阮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胡學錦針對病患實施腦刺激治療情形。(記者 李至文/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