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書畫的專注讓技法隨著年紀的增長與心境的提昇而有所靈動,創作的永恆也與筆耕的投入之決心有縝密關聯,讓作品更為清澈而有所見地,令人神往。在書法領域創作40年的知名書法家張有趁,從創作、展覽與教學的路上,展現堅忍韌性,為書法傳承義無反顧,是書壇畫界重要指標性人物。近日張有趁老師特別舉辦了一檔「張有趁七五回顧展」,數十幅書畫作品的展出,呈現濃郁的文化質感與藝術氣息,在天地對應之間彰顯出藝術融於生活美學的品味,令人讚嘆。

邀集了書畫界的摯友與民間好友齊聚一堂,在展場的作品看見張有趁老師神彩飛揚般的為大家進行作品導覽,他述說著能為自己在學習書法臨帖與創新上表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而感到十分自豪。從不同時期各個階段的創作與獲致的得獎榮譽,在在地在書體創作歷程展現他與生俱來駕御文字的能力,對古詩詞歌賦的掌握度,都在他這次所展出的書畫作品中一覽無遺,文化的精銳與細緻具體呈現。

張有趁老師年輕時代即被渾厚的顏真卿字體所吸引,興起了他學習書法的念頭,以臨書匾額體的收集與應用,書寫技能日益臻進,進而五體融合轉化,在字型與字義上更見靈巧,書寫技巧在自學臨作的紮實基礎上,加上書法家曾安騰老師的指導各體臨書字帖下,學習上更見火候,參與各大書會與學會所舉辦的書法比賽,都能獲致極高的評價與得獎殊榮,給了張有趁老師深廣的書藝展現,在擔任書會行政職後,更以傳承與教學為主軸,在師承互動下讓作品更具傳頌價值,令人推崇備至。

書界人士認為,張有趁老師相當熟悉及掌握顏真卿書體筆法,筆畫蒼勁有力且圓渾厚實,橫細竪粗頓挫分明,捺尾飽滿筆觸渾實,其字體結構縝密且佈勢開闊,確實已得顏體精髓,在書體創作領域亦走出其特有格局,在書界自成一格,成為受人敬重的典範。在這次的展出作品中,也展示張有趁老師過往學習水墨畫的正向成果,十多幅水墨小品,從植物花卉到靜物景致,皆有其可觀之處,正呼應了張有趁老師在書畫同源與書畫同框的創作掌握上,顯得游刃有餘且讓人驚豔。

張有趁老師首次參加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全國書法比賽,即以「孔子廟明倫堂記」獲得甲等獎,在得獎的激勵下,後又以顏體「大唐中興頌」獲得優等獎、以「白鸚鵡賦」獲特優獎、以顏體「諸葛亮出師表」再獲特優獎,期間也曾獲「兩岸漢字文化節」、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教授於總統府前廣場的新春開筆揮毫活動多次獲得獎勵,書藝口碑不斷,備受業界肯定。


張有趁老師的「張有趁七五回顧展」,自即日起假台北市文山公民會館展至6月1日止,同時張有趁老師的作品亦於國父紀念館逸仙畫廊「水木湛清華-名家書畫暨會員邀請展」中展出,並展至5月28日止。喜歡張有趁老師書體作品的民眾,可前往上述兩館欣賞,並能從張有趁老師的作品中一睹其書畫天地的精妙雅致與豐沛底蘊,不失為澄心靜氣,修身養性的一大樂事。

相關連結:水木湛清華 書畫天地心 中華娛樂文創產業發展協會 名家暨會員聯展 多元璀璨豐沛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