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工作室+《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送給親子的暖作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編舞家黃翊展示「與庫卡機器人共舞」橋段©顏翠萱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共製作品黃翊工作室+《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12月4-5日要與臺中觀眾見面。本作以小型咖啡館空間為場景,將煮咖啡、擦拭碗盤、製作料理,看似日常生活細節拆解為規律重複的舞蹈動機,搭配音樂竟能產生肢體流動的美感。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說:「因爲疫情,我們對於展演有了『快孵育、慢製作』想法,支持藝術家及表演團隊的力道要快狠準,但對作品要給予充足的創作發展、實驗的時間。延遲半年才重回歌劇院的《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終於讓親子及青少年朋友可以進劇場聽黃翊講故事了。」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編舞家黃翊展示「與庫卡機器人共舞」橋段©顏翠萱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編舞家黃翊展示「與庫卡機器人共舞」橋段。(圖/臺中歌劇院提供)

美國《舞蹈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受矚目25位舞蹈家」之一的編舞家黃翊,2012年首度與機器人共舞,推出《黃翊與庫卡》後即驚艷舞壇,奪下臺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從此展開頻繁的國際巡演。從小就喜愛機器人,黃翊對科技一直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即是他從卡通哆啦A夢獲得靈感,與機器人夥伴庫卡共同為觀眾獻上的作品,受疫情延誤半年的演出讓編舞家黃翊多了時間沉澱,讓作品發展更趨近理念。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演出橋段。(圖/臺中歌劇院提供)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將日常生活細節拆解為規律重複的舞蹈動機。(圖/臺中歌劇院提供)

黃翊表示,從小透過書籍、科學,讓他能接觸各種領域的養分,也對藝術美感有了新的定義,《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結合科技與藝術,如能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力與感受,將會是很開心的事。庫卡機器人將透過多角度即時影像,捕捉舞者細緻的肢體動作,舞者也以身體發出節拍聲響,玩出緊密節奏,啟發孩子對科技與藝術的興趣。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舞者們,透過作品挖掘不一樣的自己,謝承佑除了演出,還協助完成機器人庫卡的程式設計。李原豪投入心力,協助完成小庫卡演出中更換的工具。作品中負責餐點的鍾順文,更因此考取丙級廚師執照。黃翊則希望透過此作,能讓沒進過劇場的人也能對表演藝術產生興趣,沒有「看不懂」的藝術門檻,只有感同身受的會心領悟。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啟發孩子對科技與藝術的興趣。
▲《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啟發孩子對科技與藝術的興趣。(圖/臺中歌劇院提供)

中華開發文教基金會長期扶植偏鄉教育、落實文化平權,與歌劇院合作邁入第5年,迄今已邀請近1500名師生踏入劇場欣賞節目。2020年邀請中國人壽共同挹注資源,本次邀請南投、彰化、嘉義縣5所學校,共300位師生來到臺中,行程包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立體劇場、歌劇院建築巡禮,進劇場學習劇場禮儀並觀賞《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演出,期許在每個孩子身上埋下藝術種子、培養對科技藝術的好奇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