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 李遠部長授證人間國寶孫菊花

文化部長李遠(左)頒授認定證書予「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表彰其於「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的成就。 (1)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文化部12日辦理「114年度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授證典禮,首次移師至保存者所在地臺東縣卑南鄉下賓朗部落舉行,由文化部長李遠親頒授認定證書予「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表彰其於「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的成就。

文化部表示,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自2009年起登錄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2025年9月新增登錄重要傳統工藝「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1項,迄今已達22項30位保存者。卑南族織布技藝從遠古時代的口傳故事流傳至今,是族群身份、歷史記憶與生活智慧的交織體。Sunay Paelabang孫菊花長年耕耘於傳統織布領域,技藝精湛,並致力於教學與推廣,是目前極少數能完整掌握卑南族傳統織作工序與文化意涵的重要傳承人。

重要傳統工藝 「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致詞。(圖/文化部提供)
▲重要傳統工藝 「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致詞。(圖/文化部提供)

孫菊花細數自己從小沒有讀書、長大後務農,婚後落腳桃園縣龜山鄉,在工廠裡學會了服裝、織毛線等各種技藝,1995年退休後回到家鄉,雖然曾說一根針也不要摸,要好好休息,但是看到家鄉的姊妹拿著十字繡在刺繡傳統服裝,又想起男生的後敞褲及無袖上衣並不是刺繡而是織布,促使她開啟學習傳統織布的下半段人生旅程。她特別以族語吟唱代表「懷念」的歌曲,展現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與尊重,不僅敬告祖靈,也特別感謝她的姨婆、阿姨,以及2位織布老師。

李遠部長(左)參觀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的工作室,孫菊花藝師親自示範操作地織機。 (圖/文化部提供)
▲李遠部長(左)參觀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的工作室,孫菊花藝師親自示範操作地織機。 (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表示,他從小就經常看到父親收藏日本友人茅野正名到許多原住民部落所採集的原住民圖騰,當今天看見Sunay Paelabang孫菊花作品中,許多他記憶中橘紅色、黃色、綠色等原色組成的卑南族織布圖案時,他非常感動,「這些圖案就是我童年記憶中深刻、神秘的符號」。

李遠說「臺灣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原住民族文化」,卑南族雖然總人口數只有1萬多人,佔所有原住民比例少,但是包含歌手胡德夫、巴奈、作家孫大川,以及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等,他們持續努力傳承族群的傳統,將珍貴的文化內涵、語言展現於織布、音樂、文學及各種藝術表現中,早已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底蘊。

族人以歌謠向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表達最動人的讚頌與致敬。(圖/文化部提供)
▲族人以歌謠向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表達最動人的讚頌與致敬。(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表示,對卑南族來說,「織布不只是技藝,更是一種族群的語言,是祖先留給後輩的智慧與責任」,今年特別選擇於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的故鄉「下賓朗部落」舉行授證典禮,象徵傳統技藝根植於土地、回到族人的生活脈絡中,不僅是對保存者的致敬,更是對整個卑南族群文化的深度連結與肯認。典禮現場亦展示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的織布作品,讓與會者能更深入瞭解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

 

 

相關連結:文化部文資局辦理「區辨圖利與便民暨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法令宣導」講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