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江南小資文青的生活品味 故宮年度大展「小時代的日常」 文青良品齊亮相!

【記者周蘭君採訪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9月28日起隆重推出年度大展「小時代的日常—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以17世紀江南小資文青的生活品味,梳理古人日常游賞於物的點滴細節,並帶出當時文人交遊網絡,嘗試從古人處理身外之物的態度,回看現代人與物的關係,並重新發掘博物館藏品蘊含的人文脈絡。 在今日記者會上,故宮吳密察院長、黃永泰副院長、策展人器物處余佩瑾處長均親自出席,慷慨商借展品之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宋信德執行長亦蒞臨現場,作家駱以軍亦受邀分享其「玩物」心得。

▲故宮院長及與會貴賓合影

故宮表示,本展以一本當時的鑑賞指南《長物志》出發,「長物」意旨身外多餘之物,無關乎國計民生,僅關乎生活品味,是晚明大時代動盪氛圍下,文人偏安一隅所勾勒出的理想小時代美好生活,這本當時文青「同溫層」所追捧的暢銷書,意外地讓我們可以小窺大,看「玩物」如何玩出品牌、散播流行,更帶動出版與商業生產交換。

▲長物志明末葉刊本國家圖書館珍藏

展覽分成四個單元,除故宮院藏外,國家圖書館更慷慨商借包括明版《長物志》在內等珍本圖書;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亦商借一件明代宜興紫砂壺。單元一「文震亨與長物志」,藉由善本古籍與書畫類作品,勾勒出作者的生平與交遊及其作為鑑賞指南的《長物志》一書的出版與流通。單元二「文青品味」,呈現古代文人圈日常用物的樣態與品評觀點。

▲南宋至元 墨玉筆山

單元三「可用之物」則以帶有藏家標記的文物,呼應文震亨指出的鑑賞準則及各自的藏物類別與態度。單元四「百匯聚珍」展現物流日漸普及帶動各式仿古、新創商品紛繁出呈,連帶也讓名家標記和作坊店號成為時尚的一環。一環。

▲元至明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

美感的生活療癒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心,故宮誠摯邀請民眾跟著明朝文人,細看小小的美,發現不尋常的日常,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小時代。

▲文震亨書〈五言律詩〉成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