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亞太傳統藝術節登場 吟唱人類豐饒無形文化資產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2019亞太傳統藝術節5日開幕,文化部政次蕭宗煌、國立傳藝中心主任陳濟民與各國貴賓共同參與。今年以「大地慶典-農村節慶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對話」為主題,邀請已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表演團隊與具代表性的各國工藝師來臺,這些受邀團隊及工藝師都是首次到訪臺灣,其中越南官賀民歌的演出形式更是從未在臺灣亮相過。

▲印度-神秘路徑樂舞團精華演出。(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自2000年開辦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以臺灣的多元特色風貌為主體,已成為亞太地區指標性的藝術節慶品牌。今年以「大地慶典」為主題,透過農村節慶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對話,回望傳統藝術悠遠的歷史路徑與在當代展現的各種可能,深刻表現人類數個世紀以來,以生活智慧與大地融合對話的迷人情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表示,為了讓民眾感受傳統藝術的美好,第18屆亞太傳統藝術節結合蘭陽平原特有的田園風貌與人文景觀,以各國無形文化資產為經、廣義農村節慶活動為緯,打造大地慶典主題,從觀摩與學習中,展現亞太地區難得一見的文化瑰寶。

▲布農天籟Lileh之聲合唱團開場演出-祈禱小米豐收歌。(圖/文化部提供)

本屆藝術節邀請四組國外團隊,都以人聲與器樂來傳頌人類無形文化資產,印度拉加斯坦邦的【神秘路徑樂舞團】、喬治亞的【伊比利亞複音歌樂團】皆是,並與布農族音樂保存團體【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共同演出,呈現人聲藝術的美妙對照。

韓國全羅南道的【右水營羌羌水月來振興保存協會】、全球唯一越南官方官賀團體【國立北寧官賀民歌藝術團】,分別演出同於2009年列入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韓國「羌羌水月來」歌舞與越南官賀民歌。

▲與會貴賓合影留下珍貴記錄。(圖/文化部提供)

另外,尼泊爾「粧佛」、喬治亞「琺瑯」、韓國「螺鈿漆器」、越南「籐編」等四國具代表性的重要工藝師現場工藝示範、交流,並與宜蘭傳藝園區的駐園工藝師進行創作交流,為亞太傳藝節增添多元風采。

2019亞太傳統藝術節自即日起至13日連續9天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舉行,共27場專場演出、17場文化體驗,與每日工藝示範與文化市集,表演藝術、工藝示範、手作體驗、深度交流等多元形式精采呈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