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國際論壇   發表支持藍盾工作   文化遺產減災共識

▲出席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國際論壇的國內外貴賓。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2023年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國際論壇」16日圓滿閉幕,由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與BSI(藍盾國際組織)、ICOMOS(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保存委員會)、ICOM(國際博物館協會)、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內相關組織代表共同簽署發表「支持藍盾工作、文化遺產減災共識」,並期許本次論壇成為國際合作的平臺,呼籲各界致力於文化遺產永續的夥伴共同落實共識的精神。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閉幕式時表示,臺灣因常處地震、颱風與戰爭的威脅,使文化資產保存與減災面臨挑戰,因此,擁有優秀的災險控管人才、監測技術與防災應對系統,以提升文化資產的韌性,是政府單位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保護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命題,超越國界、個人、團體、政權或時間,在天災尚未來臨與和平時期就需凝聚共識,並思考如何走出更好的下一步。本次論壇產生國際合作平臺,也是達成減災共識的重要開端,臺灣期望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社會交流、與世界脈絡同步成長,也讓世界知道「Taiwan always here」,臺灣將與各國夥伴合作並肩成為文化資產的守護者。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左三)與出席論壇的國際講者為論壇議題做總結。(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左三)與出席論壇的國際講者為論壇議題做總結。(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指出,論壇中,BSI主席Peter Stone說明藍盾組織成立的宗旨、文化遺產面臨的八大威脅與因應方式,以及在1954年《關於發生武裝衝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海牙公約》的國際法架構下,藍盾組織如何在黎巴嫩等地進行實質的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副主席裴基同教授分享韓國文化資產及博物館防災實例;國際追索戰爭掠奪文化遺產衝突律師Thomas Kline教授針對災害時文物毀損、失竊的風險,以柬埔寨經驗為例講述如何透過攝影、數位科技的完整紀錄、結合國際網絡,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與災後文物回流機制。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在國際論壇共識宣言板上簽名。(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在國際論壇共識宣言板上簽名。(圖/文化部 提供)

文資局並說明,ICOMOS秘書長Mario Santana介紹ICOMOS的原則與目標,並討論如何善用新興資訊科技,超越時空、界限與族群,激勵地方社群參與文化遺產的風險管理與災後復原,強化文化韌性;氣候行動小組召集人William Megarry則以深受氣候變遷威脅的非洲世界遺產為例,說明ICOMOS如何透過專案小組開發新工具及方法學,不僅在加劇的氣候變遷中保護文化遺產,更使文化遺產成為因應氣候危機的資源。UNESCO教席、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大窪健之則以文資災險人才培訓為題進行分享。

▲國際論壇的主協辦方與出席活動的國內外講者與貴賓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國際論壇的主協辦方與出席活動的國內外講者與貴賓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本論壇發表「支持藍盾工作、文化遺產減災共識」,呼應海牙公約的精神,確認藍盾組織透過國際合作平臺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與承諾,提出三大策略「支持與推廣藍盾精神、保護文物及文化遺產免於天災人禍的影響」、「建立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專家學者的聯繫網絡」、「擬訂支持和參與藍盾組織的長期計畫」,以及成立國內政府與藍盾組織合作窗口、定期舉行會議、交流並進行研究和開發活動,促進文化保存的整合協作、向國際推廣成果等多項行動計畫。

 

 

 

相關連結:締造守護文化遺產的後盾   2023年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國際論壇隆重開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