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FLAME錄像藝術博覽會   大苑藝術主辦影像新秀展   呈現無限寬廣的藝術視野

▲出席錄像藝博會的新秀藝術家與創辦人張學孔(左)及藝術總監羅禾淋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睽違一年FLAME Video Art Fair 錄像藝術博覽會,展期為10月20日至22日,將於雀客信義館舉辦,「FLAME 錄像藝術博覽會」由大苑藝術所主辦,邀請知名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藝術總監、與其創辦人張學孔攜手合作,是亞洲第一個以錄像為主之博覽會,本屆再次於台北舉辦,希望延續先前開拓之市場,一同展示新一代錄像藝術家才華,共同推廣台灣藝術耀上國際舞台。

FLAME 錄像藝術博覽會創辦人張學孔致詞時分享特展區與NFTakaSwap合作的過程,《快按右鍵另存 – NFT特展》由錄像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羅禾淋策展,「快按右鍵另存」,由這動作重新探討「複製」與「原創」NFT的現今與未來。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創辦人大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強調錄像藝術是全球發展的趨勢。(記者 辛澎祥/攝)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創辦人大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強調錄像藝術是全球發展的趨勢。(記者 辛澎祥/攝)

據了解,自90年代2005、2006年張學孔第一次將國內新媒體藝術帶往德國科隆、西班牙巴塞隆納、紐約、邁阿密時,開啟台灣藝術在錄像、攝影市場的發展潛能。張學孔指出,這幾年很多畫廊陸陸續續推廣錄像藝術,台灣的學者也在積極參與推動,期待藉由錄像藝術博覽會持續推廣。藝術總監羅禾淋則分享到錄像藝術,博覽會或藝術家在創作上面,不是一個很資本的事情,是帶者使命感來對社會做一些探討,是具有批判性及議題性,而台灣是一個很好的創作之地。

▲擔任本屆展覽藝術總監的策展人羅禾淋,認為臺灣是錄像藝術製作最好的場域。(記者 辛澎祥/攝)
▲擔任本屆展覽藝術總監的策展人羅禾淋,認為臺灣是錄像藝術製作最好的場域。(記者 辛澎祥/攝)

多位展現潛力的新秀藝術家,在本次FLAME TP錄像藝術博覽會大放異彩,他們平均年齡28歲,展現了無所畏懼創新的藝術視野,讓各界有機會看見他們的作品。羅迎滋作品《S-H-E 她》,以母親年輕時的相片,並將翻譯出的誤讀文字請母親重新錄製,藝術家透過圖像及聲音,將觀者帶入一段特異且現實無法經歷的時間中。

洪晧珉在《當時》這件作品,自水面之下拍攝石頭扔進水中,水花與氣泡興滅的景象。是藝術家自網路上蒐集到的「安全提示問題」。謝竺勳作品《沒有顏色的光譜》,彷彿走進超現實的虛幻維度裡,結合過去製作影像裝置與跨域劇場的經驗,一鏡到底,透過視角流動與交融的畫面去呈現,達到現場表演無法體會的動態視覺語言。林佩穎作品《無垠》為互動式影像裝置,即時捕捉觀者後轉化為影像動態變化,基於粒子生成的演算,呈現類似黏菌的擴散、擾動,觀者不僅是一種被捕捉的數據,而是人為的、企圖干預的證明。

鄭育作品《香愁》帶著移工進入到他們不會去的地方。投過味道打破階職意識,透過氣味領土化空間。謝雨庭《聚·離》身為土生土長的台中人,藝術家在高中起便離家求學,此作品運用紅外線感測,當觀眾走進展場門口時即觸發音效,坐在椅子上時開始播放,由火車內往窗外景色不斷前進的景象。

▲台北錄像藝博會創辦人張學孔(左)頒發參展證書給新秀藝術家代表,表達對她參與錄像製作的肯定。(記者 辛澎祥/攝)
▲台北錄像藝博會創辦人張學孔(左)頒發參展證書給新秀藝術家代表,表達對她參與錄像製作的肯定。(記者 辛澎祥/攝)

練柏宏《LIVE》作品以多個圖層的影像疊加,影片像是電腦桌面般,檔案將不斷開啟播放並關閉,試圖以這些斷裂的檔案名稱與短片去拼湊敘事,並將現場的影像在網路上直播。黃姿婷作品《霧中迷途》是以清晰影像疊成失焦影像,聲音則是讓物件日常聲響與旁白進入觀者的內部,此作品試圖重構記憶對於人的感官,並加強了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連結。

杜品儀的作品《合作才能呼吸》,風、潮汐,海浪的波動。登船口得以怪奇之聲作為呼吸。如此一連串的對話,人造物與自然物進行對話的一瞬,一進一退,使對話得以產生。林耕舞《那邊的生活如何? 》描繪了一名逃離戰爭的俄羅斯年輕人的旅程。 視覺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同時拍攝,旨在深入了解因戰爭和衝突,而被迫逃離家園的個人的經歷。

▲出席錄像藝博會的新秀藝術家與創辦人張學孔(左)及藝術總監羅禾淋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出席錄像藝博會的新秀藝術家與創辦人張學孔(左)及藝術總監羅禾淋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本次錄像藝術博覽會豐富多元的題材的錄像作品,更邀請替代空間,超級浪、新樂園藝術空間、新浜碼頭、水谷藝術等,精選創新並俱備跨領域創作精神的創作,將作品收藏範疇,延伸至更為多元的領域,備受期待。

 

 

 

 

相關連結:2023 ART FUTURE 藝術未來開展   亞洲新銳藝術的發聲平台   備受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