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   感受母語活力   傳遞臺灣各語言共存共榮文化價值

▲文化部長李遠在國家語言生活節活動中致詞。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為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文化部15日起一連兩天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辦理「2025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文化部表示,為展現國家語言豐富樣貌,傳遞臺灣各語言共存共榮核心價值,自2022年起每年辦理「國家語言生活節」。今年活動集結不同語別的電影、戲劇、音樂、創新書市、沙龍講座、手作體驗與說故事等活動達62場次,展現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復振成果及臺灣母語活力。

15日開幕式,文化部長李遠、教育部次林騰蛟、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鍾興華、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連江縣副縣長陳冠人分別以母語致詞,帶頭彰顯國家語言能見度,邀請民眾一起參與,共同聽母語、說母語,深入體驗臺灣豐富的母語文化。李遠部長也特別參加《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臺灣台語版首映會,並至創新書市參訪各書店及母語攤位。

▲文化部長李遠(右)在活動現場巡訪各攤位。(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右)在活動現場巡訪各攤位。(圖/文化部 提供)

李遠表示,臺灣從日治時期講日語、國民政府來臺的「國語」政策,到今天所有曾經被打壓的語言都成為國家語言,代表的是臺灣所有事情都是在往前進的。李遠也分享參加《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的臺灣台語版首映時,他發現觀影的小朋友都能聽得懂;創新書市許多的獨立書店出版各種不同語言的繪本及圖書,大家開始尊重彼此的母語,這是跨出了一大步。

▲與會貴賓在活動中觀賞國家語言生活節的相關影片。(圖/文化部 提供)
▲與會貴賓在活動中觀賞國家語言生活節的相關影片。(圖/文化部 提供)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提到,教育部一直與文化部協力共同推動國家語言發展,2022年開始,母語課程正式納入國小到高中的課綱,現在也有300多家、1100多班的幼兒園採取沈浸式母語學習環境,期盼讓小朋友從小學習母語,共同尊重、認同國家語言。期盼母語在生活中隨時看得到、聽得到,所有的人都能勇敢說自己的母語。

原住民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鍾興華Calivat‧Gadu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重要的文化資產,更是對於民族生存非常重要的元素,所以對於語言,每個人都有責任保存、傳承,成為現代仍然可以使用、發光發熱的語言。如今原住民族語言成為國家語言,但是語言間並不相通,其中更有4、5個民族,剩餘不到1000人會使用其語言。原民會一定會繼續努力推展自己的語言,成為每一天使用的語言。

▲李遠部長(左)與出版商進行交流。(圖/文化部 提供)
▲李遠部長(左)與出版商進行交流。(圖/文化部 提供)

連江縣副縣長陳冠人指出,《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馬祖語(閩東語)成為國家語言是歷史性的一刻,連江縣也全力展開系統性保存文化、語言的工作,從閩東語課綱、培養師資,到現在有9成的孩子都選擇閩東語,更有許多的青年、文化工作者共同參與文化及語言復振的工作,包含閩東語繪本、島嶼博物館、馬祖國際藝術島、戲劇等,都建立在閩東語的基礎上。陳冠人特別邀請大家一起來看《相約十五暝》音樂劇,一起看見馬祖的有情有義。

▲出席國家語言生活節的貴賓與單位代表,齊一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出席國家語言生活節的貴賓與單位代表,齊一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表示,為了展現各種不同國家語言的豐富樣貌,除了國內知名紙風車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帶來精彩臺灣台語好戲,更特別邀請連江縣政府以馬祖傳統祭典「擺暝」為靈感創作的馬祖語(閩東語)音樂劇《相約十五暝》,並邀請各縣市政府推薦說故事講者,到生活節現場說故事共13場次,展現中央與地方協力推動國家語言發展的努力與成果。

 

 

 

相關連結:響應世界母語日 臺文基地舉辦「攏是咱的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