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純粹 放飛自我 當代玻璃藝術大師 靈魂雕塑追尋愛與自由

【記者 陳安婷/上海採訪報導】

走進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的2樓,參觀者無不低聲發出讚嘆,手上的相機不曾停止拍照,一個個透明潔白的藝術品映入眼簾,21世紀最偉大的穹頂玻璃藝術家-埃里克.邦特,拋開了舊有的束縛,跳脫了慣用技法,將內心的獨白,憑藉對玻璃的純熟掌控與對光的認知,透過創作語言,自在且赤裸的呈現,進而跟隨著這自由飛翔的腳步,踏入一場晶瑩剔透的新玻璃雕塑之旅。

▲高超的雕塑技藝透過光的照射,《蝴蝶鉗》不可一世。(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埃里克.邦特對玻璃藝術的熱情,充分表現在作品上。(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埃里克.邦特,是法國最著名的穹頂玻璃藝術家,繁複的工藝、定色的難度、逗真的寫真,在在推昇他無窮想像力與精湛技藝之無人能及。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穹頂創作與玻璃彩繪,是他帶領團隊在18個月內所完成的創舉。但穹頂玻璃愈碩大瑰麗,他內心深藏的反向吶喊愈激盪。

▲《飄浮的雲》象徵創作者埃里克.邦特無拘無束的內心世界。(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近幾年,埃里克.邦特回歸自我,不復過往五彩繽紛的彩繪玻璃,風格趨向後現代抽象藝術,以金、透、黑的色彩,表達內心對「純淬」的渴望,以最真實的我迎接挑戰,展現對自然的熱愛、對藝術與美的念想、對自由的嚮往。

▲邦特用沉寂的黑呈現出《國王的愛人》,寓意頗深。(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若無需借用文字,作品需要多醒目的色調,才能帶出創作者的意含與情感?金被譽為「最高尚的金屬」,也是神聖與永恆的象徵,大量使用金色元素,在埃里克.邦特的作品中極為顯著:金色蜿蜒於玻璃上,讓玻璃與金之間呈現更具震撼的面貌,也更彰顯整體氣度,尤其是與光的互動照映下,隨著角度不同千變萬化,那無與倫比的存在感,更加璀璨萬丈,相得益彰。

▲金色在埃里克.邦特的作品中未曾缺席過,例如作品《誘惑》。(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埃里克.邦特的創作,讓人看見生命的快樂與美好,玻璃在他手上不僅是玻璃,而是宇宙萬物、天地寰宇,也是對人類的反省,他更著迷捕捉無形中的有形:一陣風飄過、一種抽象的浪漫。此次展出作品中,風的描述比重極多,風的無拘無束、千變萬化、捉摸不定,觸動了埃里克.邦特的心,剎那間的永恆,解構了自由的風。

▲埃里克.邦特將抽象的風轉化為靜物呈現,《黃金颶風》即是。(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從感性出發,埃里克.邦特關注大量細節,捕捉到了《金色的風》。(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一個熱愛生命與自由的藝術家,一個聆聽內心聲音的創作者,埃里克.邦特法國玻璃雕塑大師個展,現正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展出,這也是他在亞洲舉辦的首次個展,顛覆了人們對玻璃的傳統印象,卻能徹底解放現代人桎梏的心靈。

▲自由的心導引出《天堂舞蹈》,是那般隨心所欲。(圖/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