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臺灣藝術史學者、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28日在大洛杉磯臺灣會館舉辦「礦工.陽光.洪瑞麟」藝術講座,介紹臺灣近代美術史上知名礦工畫家洪瑞麟的畫作與生平,洪瑞麟從事採礦30餘年,對於描繪地底的微光與礦工的生命尊嚴誠摯有溫度,蕭瓊瑞教授以嚴謹的史實搭配生動的圖像解讀,引導觀眾進入藝術家真摯動人的生命故事。
洪瑞麟1912年生於臺北大稻埕,1930年赴日求學,作品深受法國田園畫家米勒(Millet)啟發,著重於勾勒底層人民與勞動者的生活面貌。其曾自述:「留學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的櫻花或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他在1938年回臺後在瑞芳投入採礦工作,自此致力於描繪地底的微光與礦工的生命尊嚴,畫風獨樹一格。除了以礦工為主題,另也創作許多以原住民、裸女與風景為題材之畫作。
從事採礦30餘年來,洪瑞麟充滿人性關懷的創作世界令人感動,但長期處於不見天日的地底,洪瑞麟特別嚮往燦爛陽光,晚年與大兒子洪鈞雄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終如願與陽光為伍;他也以加州的太陽、雲、海為題材持續創作系列作品,直至1996年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