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揚蓁/採訪報導】
為建構永續農業、樂活臺北,讓農業成為支持臺北市永續、生態、韌性、健康生活體系的基石,臺北市產業發展局4日於花博公園農學講堂,舉辦「臺北市農業政策白皮書之專家學者圓桌會議暨願景工作坊」,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如何善用農業的休閒、療育與韌性等多功能性互相討論,進而激盪創意、提出行動方案,發展臺北市未來農業新願景。
北市產業局長林崇傑致詞表示,隨著市民休閒生活型態轉變,休閒遊憩需求增加,加上對糧食安全的重視,農業的新面貌已有所改變,從「提供農產品」的傳統產業轉變為更貼近民眾的「精緻農業」。就臺北市而言,耕地面積主要分布在北投、士林、南港、文山、內湖和木柵等區,農作物以水稻、蔬菜、水果、花卉及茶葉為主。另外,臺北市有白石湖、貓空及竹子湖等3處休閒農業區,保留了農村景觀與豐富的郊山生態;產業局還推動田園城市計畫,發展農學地景、可食地景,並推廣食農相關教育,教導大眾了解低碳綠化的重要性,讓臺北市的農業兼具休閒、教育等功能。
林崇傑局長指出,整合農業關連的產業資源,拓展農業的多元價值,並運用智慧農業科技,邁向循環再生、綠色永續的宜居韌性城市,是臺北市農業發展新階段值得關注的議題,因此,特別感謝出席的農業、園藝景觀、社區營造與都市規劃等相關學研專家,及臺北市農業相關團體(農民、農會、相關農業協會、基金會、社區園圃單位等)、農業相關領域的新創公司及社會企業等專家學者,期透過大家豐富的經驗與知識,相信能擬出實際可行且具前瞻性的臺北市農業政策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