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諸神   照見眾生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諸神與眾生展覽開幕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展揭幕。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20日揭幕「諸神與眾生」展覽,透過攝影與影像藝術,探索信仰的多元樣貌。集結16位藝術家,展出18組作品,從神聖的象徵意涵到凡俗的信仰實踐,邀請觀眾在光影交錯之間,重新思考信仰的價值。

20日展覽開幕式現場匯聚文化界、藝術界的貴賓,文化部長李遠、國美館館長陳貺怡、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長邱國峻、臺灣省城隍廟董事長蕭中川、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黃明川、臺灣攝影文化資產協會理事長張美陵、參展藝術家代表李小鏡及馮君藍等各界貴賓出席與會,攝影界人士群集,場面熱烈。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達對此次特展的重視與推廣的重要性。(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達對此次特展的重視與推廣的重要性。(圖/文化部 提供)

「藝術家之所以珍貴,因為他們擁有不一樣的心靈及看世界的角度,透過藝術,讓我們更了解世界」。李遠致詞時提到攝影師李屏賓在回答其他導演說他沒對到焦時,他回答「focus in my mind」;也憶起《人間雜誌》首期一張黑白的混血兒照片,讓導演楊德昌決定拍攝成電影,而有了後來《恐怖份子》這部片,「攝影的影響力非常大」。此次的「眾生」與「諸神」特展,便是讓大家透過攝影師的眼,看見攝影師眼中、心中的世界,以及最代表臺灣文化的人與信仰。李遠說,雖然攝影文化中心目前場地、人力、預算等都還有不足之處,但是感謝民間的力量及攝影中心同仁的努力,共同成就了多元的展覽。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說明這次展覽的特色與文化價值。(圖/文化部 提供)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說明這次展覽的特色與文化價值。(圖/文化部 提供)

國美館長陳貺怡則指出,「每個人都有靈性的需求,臺灣社會的自由、民主、開放,就反映在信仰的多元性上」。「諸神與眾生」展覽涵蓋當代攝影及影像裝置藝術,呈現信仰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多元詮釋,展區分為「諸神」與「眾生」2大子題。「諸神」展區關注神聖意象的重塑,透過攝影與數位影像,呈現信仰如何在歷史與當代社會間流動,並探討人與神的連結,展覽作品描繪宗教祭典、神聖空間與傳統信仰符號,讓觀眾感受神性的流動與藝術性的當代詮釋。

▲李遠部長(左)參觀作品並聆賞導覽內容,十分專注。(圖/文化部 提供)
▲李遠部長(左)參觀作品並聆賞導覽內容,十分專注。(圖/文化部 提供)

「眾生」展區關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內在信仰追尋,探索個人與社群之間的精神場域,並透過生死議題的詮釋,反映生命的流動與超越,探討有情眾生在信仰體系中的角色。

▲出席特展開幕式的攝影界貴賓開心合影留念,文化部部長李遠(左四)文化部藝發司司長周雅菁(左三)國美館館長陳貺怡(右四)特別和攝影家們稹密互動。(圖/文化部 提供)
▲出席特展開幕式的攝影界貴賓開心合影留念,文化部部長李遠(左四)文化部藝發司司長周雅菁(左三)國美館館長陳貺怡(右四)特別和攝影家們稹密互動。(圖/文化部 提供)

「透過這個展覽讓不同的信仰經驗得以交流,目的不在說服彼此,而是因為分享而互相了解。」策展人邱國峻進一步分享,影像讓無形的信仰顯現。展覽希望透過攝影的視角,引導觀眾感受信仰的多重樣貌,並深入探索內心世界。進而在觀看中發掘信仰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觀與精神體驗,開啟關於信仰與自我的對話。

▲「諸神與眾生」展覽的攝影作品,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展場熱鬧登場。(圖/文化部 提供)
▲「諸神與眾生」展覽的攝影作品,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展場熱鬧登場。(圖/文化部 提供)

 

 

 

相關連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新春「諸神」降臨 展現信仰的多樣詮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