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4日與松山奉天宮共同呈現《歷史神展開-松山奉天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史博館集結珍藏的歷史文物與近代藝術創作,融合松山奉天宮在地的信仰氛圍,透過策展手法提供民眾多元感官的體驗及趣味互動。展覽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免費參觀,歡迎民眾走一趟松山奉天宮「天公藝廊」,以信仰結合藝文來洗滌身心靈。
松山奉天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賢平、歷史博物館長洪世佑、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長陳永德等各界貴賓出席開幕式,共同向民眾推薦此檔老少咸宜的展覽。

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創立於1955年的史博館,是戰後臺灣成立的第一座國家級博物館,今年欣逢70週年,與臺北香火鼎盛的松山奉天宮跨界合作《歷史神展開》特展,實踐國際博物館協會強調的與社區增加多元互動,寺廟是社區中的信仰與文化中心,是許多人小時候接觸布袋戲、歌仔戲與電影的開始,史博館的歷史文物以行動走進社區,讓民眾認識國寶、體驗3D列印的成果,進而享用博物館豐富的文化資源。
洪世佑館長介紹史博館的「大寶」與「小寶」,「大寶」是在松山奉天宮以科技展示的重要典藏<寶島長春圖卷>,原作是長達65公尺、高2.4公尺的書畫巨作,在民國70年由11位畫家包括張大千、黃君璧等精湛的筆墨技巧與團結接力的合作下完成,觀眾可透過科技沉浸其中,感受藝術家對臺灣土地的深厚情感。「小寶」則是民國67年中美斷交之際,國際獅子會臺灣總會與中國畫會及史博館邀集15位畫家繪製的<寶島長春圖>,也即將在史博館的「臺灣蘭花百姿展」中呈現,歡迎民眾在松山奉天宮看過「大寶」,再來史博館欣賞「小寶」。

松山奉天宮主委林賢平表示,作為臺北市重要的信仰中心,松山奉天宮突破宮廟傳統,在香客大樓地下2樓特別開闢「天公藝廊」,將傳統信仰與現代藝文結合,積極推動各項深具教育意義的展覽,今年首度邀請史博館共同策劃全新特展,原本的信眾來松山奉天宮除了朝拜祈求,同時有機會認識古老的文物,藉由展覽打開新視野,這也是松山奉天宮投入公益事業的一種方式。

史博館指出,《歷史神展開》特展共規劃「史博何其美」、「大家的歷史」、「創意神展開」、「開卷寶島長春」與「延伸閱讀」五大展區,以貼近各年齡層觀眾的策展方式引導認識重要的館藏文物,包括水墨、油畫、攝影、陶器、銅器等多元媒材作品。透過博物館專業策展與豐富館藏,史博館和松山奉天宮彼此皆可拓展和不同族群接觸的機會,一起充實全民日常的心靈與精神生活。

另外,如「創意神展開」展區,呈現史博館以創意打造的「酷獸奇航」系列角色IP,將生命力注入歷史文物,如「酷獸」(國寶《獸型器座》)、「小飛龍」(國寶《蟠龍方壺》)、「彩姐」(唐代《加彩貴婦》)等有趣的角色,無論老少觀眾,都能在展場裡與角色們一起穿越時空,經歷一場奇幻的冒險。邀請民眾把握機會拜訪松山奉天宮,發現歷史文物、藝術與當代生活的嶄新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