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磚紅、金棗橙、金棗黃,你心目中的宜蘭風土色彩是什麼呢?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7月推出「天然染 x 地方力」系列第三部曲《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以八大展區、作品117組件,帶領民眾跨越臺灣東北角,發掘用天然染色技藝淬鍊呈現地方風土人文的代表色,感受宜蘭精彩的人文魅力。
《尋色蘭陽》特展由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攜手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以其長期發展天然染技法,踏查地方自然人文色彩,呈現12個地方工坊、552片經由蹅查研究與實驗完成的植物染色麻、絲布樣,走進宜蘭人自然環境表徵下,用天然染色技藝淬鍊呈現地方風土人文代表色。

纖博館主任簡惠華表示,今年繼「福爾摩沙的容顏~臺灣經典百色大展」之後,「天然染 x 地方力」系列三檔展覽,連結臺中、新北和宜蘭的天然染色工藝團隊,呈現臺灣各地天然染色魅力。《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正是宜蘭在地天然染色人才依據纖博館出版專書《臺灣天然染色事典》的研究方法,在當地12鄉鎮市進行植物踏查,從46種天然染材萃取創作的精采作品,讓人充分感受到來自宜蘭的澎拜海洋和溫暖大地。

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理事長孫翠蘭指出,「龜」指宜蘭海口的龜山島,「蛇」指宜蘭海邊蜿蜒約101公里的海岸線沙丘,二者遙遙相望守護蘭陽平原。2016年,「宜蘭染」團隊跟隨染織專家陳景林、馬毓秀老師從田野採集開始,走遍全縣12鄉鎮市採集46種植物,如金棗、上將梨也是優質的天然染材。經過十年來實作、試染,慢慢染出宜蘭的土地色彩。
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近百名成員來自多元領域,在參與植物踏查計畫後,個個具有「多色」的能力,加上宜蘭豐沛的天然與人文資源,有著很「黏」的特性,許多工藝創作以宜蘭特有的風土意象為題材,發展出多彩多藝的「宜蘭染」特色品牌。近年來更與設計師許豔玲合作,延伸開發服裝、包包和家飾用品等,甚至前往韓國、巴黎展出。

此展是「天然染 x 地方力」系列第三部曲,有了前幾場的好口碑,開展後便吸引許多民眾參觀,其中以鴨黃、磚紅、金棗橙、金棗黃等宜蘭特色風土意象組成的色彩迷宮,更成為觀眾拍照打卡之地。

《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自即日起至9月14日止,展期間亦舉辦「踏查大里色」體驗活動,詳見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