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文化部長李遠8日前往宜蘭縣,親自推薦一條可以從清晨到傍晚,1日完整體驗宜蘭百大文化基地的遊程,同時,他參加重要信仰中心二結王公廟舉辦「二結王公廟千人泥塑活動」,與村民共塑古公三王神像,見證1997年千人移廟行動後的下一階段里程碑。
李遠說,宜蘭是臺灣凝聚公民意識及推動文化運動的重要發韌地,首屆110處百大文化基地中,宜蘭縣有5處場域獲選,他推薦的1日行程,包括到宜蘭迺菜市場逛早市、吃早餐,到大二結社區、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白米木屐村、小鎮職人-藝驛頭城等基地,深度體驗宜蘭文化的多元樣貌與創新活力。

李遠表示,最感動的是有許多年輕人返鄉,並且將心中對於家鄉感到驕傲的文化,持續堅持地發掘、記錄、串聯、推廣行銷,讓更多的居民及國內外旅客能經由走訪、體驗,感受在地深刻的文化。
將老鎮長邱金魚故居作為老屋再生及社區實踐場域,當年鎮長與鎮民會晤的客廳,現在爲小鎮職人共同商討合作與傳承技藝之處。-1-1024x683.jpg)
首站為宜蘭市南北館市場的「來宜蘭迺菜市場」,被稱為「少年阿公」的創辦人方子維帶著當年阿公想把味道留給孫子的心情,開始努力透過阿公的記憶,延續屬於傳統市場裡的臺灣文化,並藉由文化導覽,帶著年輕人、國際旅客走入傳統市場,並且將這些故事、記憶及技藝,透過傳播,也永久留存於國家文化記憶庫當中。李遠探訪市場中百年傳承老店,品嚐著傳統、創新的食物,想著自己也作為阿公想給孫子帶來的滋味,直說「眼淚快要流下來了」。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鄰近冬山河,為宜蘭老穀倉整建活化而成的建築群,是臺灣首座以當代偶戲為核心的藝術園區。園區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合作,打造當代偶戲創作基地。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更肩負著國際交流的工作,至今接待了來自全球30國84位藝術家、參與世界偶戲聯盟(UNIMA)等。李遠特別參與一般遊客可以體驗的「偶在穀倉玩」遊程。

位於宜蘭蘇澳的白米社區,曾是臺灣重要的木屐生產地,現今木屐產業雖因工業化而衰退,但作為社區營造先行者的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早在1993年即成立,1997年第一屆臺灣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後,1998年「白米木屐館」成立,正式走入社區環境改造之路。如今百大文化基地「白米木屐村」,除了展示館述說在地的文化,也將木屐製作示範與DIY體驗相結合,讓遊客可以實際動手及體驗傳統木屐工藝、彩繪電燒木屐、手做野薑花粽等活動,白米的木屐已從傳統產業,成為凝聚白米社區居民,更帶著在地文化走向各地的重要寄託。
最後來到「小鎮職人-藝驛頭城」,由返鄉青年彭仁鴻搶救第6、7屆頭城鎮長邱金魚將被拆除的老宅,改造成名為「金魚厝邊」的文化基地,10年來持續舉辦的「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累積10位職人、50間店家做為小鎮職日生,加上AI從旅人進到驛站穿著的鞋子及喜好,旅客即能擁有一條獨特的認識頭城旅程。
百大文化基地訊息及推薦行程見「文化地圖」網站(https://map.culture.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