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 135展出新住民二代眼中的「家」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桃園市文化局首次與桃園市越配促進協會合作推出《家-媽媽的新鄉.兒女的故鄉》特展,自3月3日至4月28日在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展出。此次展覽以新住民二代角度為出發點,共同創作、交流。在為期8週的展覽中,更特別舉辦越南斗笠及燈籠DIY活動,期透過觀展體驗活動跨越語言隔閡,讓臺灣和越南的文化差異達到更多交流。

▲多位關心新住民權益的地方人士,也至展場加油打氣。 (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此特展的主要策劃者饒曉林,為越配促進協會理事長馮玉英之女,她表示媽媽教導她許多越南的生活習俗,但是臺灣的環境讓她較少接觸越南語,但她每次回越南還是能感受到媽媽家人滿滿的愛與關懷,所以她選擇就讀政治大學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她要用媽媽故鄉的語言自在的交談,還要用越南語和他們說「我愛您」!藉由她的身分介紹臺灣和越南的文化差異,也告訴大家經營一個家是不分國界的,愛能跨越語言隔閡達到更多的交流。

▲展覽特別舉辦越南斗笠及燈籠DIY活動。 (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經過多次工序才能完成的磨漆畫作品,是珍貴的越南文化藝術。 (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新住民離開原鄉到臺灣落地生根,成家立業,但對原鄉仍諸多不捨,這裡成為他們的故鄉,臺灣是他們共同情感的歸屬之地。本次展覽不僅展示越南的生活物件,也有越南印象彩繪牆,還有訪談新住民及新二代,包含阮清夢、賴玉荷、潘清泉、饒曉林、劉紹偉、林暐峰,分享自己心目中家的意義及故事,不管來自哪個國家,台灣和新住民朋友都是一家人,也是桃園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

▲越南生活物件的展出,讓臺越的文化達到更多交流。 (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新住民及新二代分享自己心目中家的意義及故事。 (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