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ISH工藝新材料    廢棄魚鱗工藝再現    工藝技藝新突破

▲工藝新材料讓工藝品風華再現。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為推動新材料的工藝運用打開臺灣工藝創新視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自2020年起陸續以廢棄材料、陶瓷廢料、纖維材料等新材料與循環工藝運用為題,打開材料科學實驗室到工藝實作現場,擾動國內工藝的跨領域合作與創新,備受好評。

「RE:FISH工藝材質實驗焦點研究合創」國際工作坊,係為其中擇選臺灣西南海岸養殖漁業最大規模虱目魚的魚鱗廢料為示範專案,從拾鱗計畫的新材料可能發現到RE:FISH所發起的新材料工藝再現,試圖從工藝與自然及在地的價值,展現與科技並進的文化底蘊。

如何從在地到國際是各國爭相探討的文化與經濟議題,特別是在因應AI數位化的快速科技年代,在地人文價值的再現更成了各國百家爭鳴之事,臺灣工藝透過廢棄魚鱗材料從實驗到實際的工藝實踐,從新材料的工藝運用推開與國際間不論是人文思考、設計創新乃至在因應數位新觀念的下世代人類生活的觀點對話。

▲工藝課題的研討讓新的工藝材料與技術進行廣度交流。(圖/工藝中心 提供)
▲工藝課題的研討讓新的工藝材料與技術進行廣度交流。(圖/工藝中心 提供)

其中包含與歐洲材料設計創新的材料體驗實驗室團隊—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Valentina Rognoli教授材料實驗室、先端技術與人類關係研究的日本東京大學情筧康明教授x-lab實驗室團隊、開發循環材料產業科技運用研究的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田中浩也教授SFC 4D Fabrication Lab團隊、國內推動澎湖蚵殼及砂砱循環創域團隊與臺灣工藝青年創作者等,以跨國際團隊交流合作模式,透過工藝、藝術、設計及數位創作的不同背景,實踐對工藝新材料產業運用的期待。

▲新技術讓新的工藝構成邁向新的視野。(圖/工藝中心 提供)
▲新技術讓新的工藝構成邁向新的視野。(圖/工藝中心 提供)

工藝中心技術組姚仁寬組長代表出席表示,國際工作坊交流除了以廢棄魚鱗生質材料作為工藝的新材料實踐示範外,更期待透過國際交流促成臺灣工藝未來發展上包含在不同材料、技術、科技和感官研究的經驗交換與對話,打開更多包含農廢、下腳料、及其他各種可能生物性與植物性材料等在未來工藝研創的開發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從工藝與地方、自然及生命的關係來對接與人類生活、生命與生態的關照,進而形成與社會友善的工藝經濟體。

▲漆藝原料來自於漆樹汁液,這樣的發現讓新的工藝媒材有更大的發展突破。(圖/工藝中心 提供)
▲漆藝原料來自於漆樹汁液,這樣的發現讓新的工藝媒材有更大的發展突破。(圖/工藝中心 提供)

工作坊主持人同時也是國內推動工藝數位自造專家李建佑教授指出,在工藝領域裡大家熟悉的漆藝原料是來自漆樹的汁液,所以,當我們思考魚鱗在與工藝產生關係的這件事上,退回到一樣的立場,那麼我們會發現工藝在面對材料這件事情其實是一直在改變的,面對新的材料我們需要時間的循環來累積可能的經驗,包含在新的工具運用、工具的新認識以及跨領域人才的引入,透過不同專長的想像打破原有格局的界線,來面對不論是傳統或是當代這個十年以及下個十年不同的社會與環境。

 

 

 

 

相關連結:2023倫敦工藝週‧臺灣館「Weaving Taiwan—編織多元文化」展現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化風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