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a06efe-news-logo
  • 首頁
  • 藝文
  • 旅遊
  • 生活
  • 產業
  • 影視
  • 文創
  • 兩岸
  • 數位藝廊
  • 宗教
  • 人物
  • 新媒體
  • 專題
  • 首頁
  • 藝文
  • 旅遊
  • 生活
  • 產業
  • 影視
  • 文創
  • 兩岸
  • 數位藝廊
  • 宗教
  • 人物
  • 新媒體
  • 專題
  • 首頁
  • 藝文
  • 旅遊
  • 生活
  • 產業
  • 影視
  • 文創
  • 兩岸
  • 數位藝廊
  • 宗教
  • 人物
  • 新媒體
  • 專題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劉秋兒〈繪畫秀〉紀錄自己帶著裝有作品的黑色垃圾袋,到處找人欣賞,並發送「背叛宣言」的行為過程。探討藝術作品如何被觀看及賦予評價。北美館典藏

以『我』為媒介座談 捕捉藝術行為中的自我身影

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藝術家以遊戲引擎進行動態擷取,聚焦於虛擬情境中的自我身分,揭露網路世代的內心掙扎。藝術家授權

「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 探索自我的豐富奧秘

三樓的「凝視自我」子題,呈現當代藝術家使用數位科技等技術改變或疊合自我影像。 (1)

凝視百年來的藝術家身影 「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開幕

5月11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行「攝影新視界」系列首場座談「直視.生命—潘小俠攝影造像術」。

「攝影新視界」系列座談 首場探索潘小俠攝影造像術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由「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修復再利用,開館至今將滿三週年,是民眾認識攝影藝術、參與攝影文化的重要據點。 (1)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三週年館慶 細數我們的攝影生活

邱德雲拍攝農民辛勤下田的勞動身影。構圖呈現出肢體的力量,傳達勞動者的辛勤與精神。邱德雲,《汗流脈絡》系列,1960-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從創作軌跡與文化脈絡 彰顯邱德雲「行過家園」的攝影故事

黃元煜本次展出作品《海漂瓶花》,將海漂物重組拼貼,以當代水墨畫的視覺語彙,組構為盆栽意象,引領觀者以全球共業的環境議題,思索攝影創作的可能角度。 (1)

「映態」參展藝術家 分享攝影創作的多元樣貌

「好運龍照 相得益彰」系列活動主視覺。 (1)

春節活動不間斷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辦「好運龍照」活動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座談,活動主視覺。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未來影像」系列座談 暢談攝影AI新議題

▲驚豔福爾摩沙的法國軍官臺灣紀行寫真帖,在攝影文化中心展出。

驚艷福爾摩沙  法國軍官的19世紀臺灣紀行寫真帖  攝影文化中心線上開展

« 上一頁下一頁 »

更多報導

▲臺灣書法家董陽孜作品在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

墨韻流轉  歐洲國家級博物館展出臺灣藝術家董陽孜作品  進駐荷蘭藝術殿堂備受矚目

▲國美館主辦「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

國美館舉辦黑水  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   31組藝術家展現多重殖民下的當代視野

NTSO 80週年特展「時間的樂譜」開幕

穿越國臺交80年 「時間的樂譜」特展登場 譜寫臺灣音樂記憶

▲澹廬書會會員聯展,隆重盛大。

道法自然  一脈相傳  紀念曹公130年冥誕暨澹廬書會會員展  書道傳承藝境修為  振興漢學立意  備受正面評價

© 2025 大媒體新聞網. Theme By: mousebuilt.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