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辦理之「臺灣工藝獎」旨在獎掖創作,建構工藝人才培育支持系統,以健全臺灣工藝產業生態系。該獎由辦理28年的「臺灣工藝競賽」升級轉型而來,採更宏觀之高度對待工藝領域之貢獻者,增加獎項、獎金與後續扶植推廣等內容。
「臺灣工藝獎」以「創作獎」為核心本位,獎掖卓越之創作物件,增設「協作獎」作為環狀支持,主要在獎勵滋養、支持、協助創作者的人/團體或事件。透過獎項辦理,將工藝裡的創新觀念和協作的共好、共創、共融的公共化趨勢,以細緻的發聲回應社會。今年總計共有743件創作獎與103件協作獎報名,作品經來自學界、設計界、工藝界、產業界等多名資深人士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審查,以嚴謹的初選及複決選過程,最終選出創作獎80件入選作品;協作獎案件更是幾經深入討論後評定出6案獲獎。
本屆「創作獎」的作品媒材與技法多元,所有入選作品皆有其精湛之處,評審團幾經綜合審慎討論後達成共識,一致決議首獎從缺,因本屆以「自然、循環、永續」為訴求,期望透過工藝創作思考當代及未來環境的挑戰,從工藝材料、技術、觀念、精神、應用等多元面向探討永續方式及觀點,而此價值於本次作品中未臻極致彰顯,期待本次的暫留虛位,能夠引動創作者和觀者再度進行思考切題之必要。
而由80組入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金工創作「彼岸」,為作者江枚芳透過火痕來轉譯首飾中祝福與傳承的心意,以不同凡響的詩意展現方式進行轉換,留給觀者非常多的想像;纖維創作「容器太空」則是作者丁冠云將日常的容器擺脫現實物質的軀殼,幻化成另一種靈魂再現,似回遡廢墟般的過去記憶又似直指宇宙未來。評審團咸認此兩組作品難分軒輊,故決議由此兩組作品並列二等獎。
新設置的「協作獎」主要表揚長期且持續以其資源進行支持、協助工藝創作的個人/團體或事件。獲獎的團體為臺灣藺草學會、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林東陽/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以及工藝家湯文君,都是企圖將傳統工藝價值活化,讓微量生產的工藝在資本主義的環境下成為一個積極融入且活絡生活、生命及良善經濟循環的角色。
本屆80件創作獎入選作品和6項協作獎案件定於11月15日至11月25日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大樓展出,並於11月17日下午2時辦理頒獎典禮,尊崇所有得獎者;之後接續於12月7日至12月18日於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6樓續展,敬邀民眾蒞臨感受當代工藝新視野。
相關連結:傳承傳統技藝 展現刺繡風華 粘碧華獲頒國家工藝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