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攝影創作者以精彩獨特的作品呈現萬象,同時展現「攝影創作」的無窮想像與可能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當期展覽「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將舉辦二場次座談,分別於2月24日以「創作是動詞」,3月9日以「攝影趨勢觀察」為題,邀請創作者、作品評審委員、攝影教育者分享攝影思路,帶領大眾認識攝影創作的奧妙之處。
「創作是動詞」座談於2月24日邀請張志達、黃元煜、劉萬方與黃沐芸4位得獎創作者,分享自己的創作脈絡。「攝影創作」作為一種行動,由創作者們展現各自獨特的觀點;本次展出的21件年度得獎作品,涵蓋傳統底片到AI生成等不同技法,開展對環境到身體等各種議題的關注,表現創作者們由自身創作出發,展現「攝影創作」的多樣可能。

張志達的《未竟之事》系列作品以平面與三維視角組構,展現建築地景與影像交疊,如同回憶般的未竟狀態;黃元煜的《海漂瓶花》將海漂物影像重組,拼貼東方盆栽意象,思索攝影創作的環境議題向度;劉萬方的《過往歲月》,以攝影寫實紀錄漁民刻苦勞動求溫飽的動人精神;黃沐芸的《年輪 #24 半成品》,則以AI生成標籤化的女性身影,探討社群媒體時代下,自我追尋的分裂感。這些多樣的作品與創作方式,引領觀眾見證「攝影創作」如何作為「動詞」,映射世界的豐富姿態。

第二場座談「攝影趨勢觀照」於3月9日邀請本屆全國美展攝影類評審劉振祥,以及攝影創作者暨策展人姚瑞中分享攝影類得獎作品所體現的創作流變及趨勢;透過對於本次展出作品的梳理與觀察,帶領參與者一窺當今臺灣攝影及影像藝術創作在關注主題與表現手法的脈動。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指出,「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座談,透過創作者的親身分享與攝影家的趨勢觀察,參與者既能對本展與「攝影創作」主題有更加立體的視野,同時亦能藉此開始以攝影創作映射自己對生活世界的獨到見解。更多活動資訊可參考本館「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ncpi.nt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