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主辦的「天才編織家-臺灣原住民的織物與編器」,即日起於工藝中心的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三樓盛大展出。本展聚焦於臺灣原住民豐富深厚的工藝文化中巧手編織的技藝與圖紋,從織物與編器中窺見各族日積月累的生活智慧與藝術美學,以及其中所蘊藏的族群識別與文化傳承意涵;在多元文化並存的今日,當代創作者更加關注原住民美感的獨特與可貴,透過傳統紋樣與技法的轉化、器物形式的再詮釋,或以文字與影像記錄創作軌跡,為臺灣藝術注入新的能量與詮釋角度。
本展特別表達了臺灣原住民的生活面向與祖靈息息相連的意念,製作編織物件過程中,自材料的發現與採集、工具的研製到器物與布匹的完成與使用,都蘊藏了他們對於祖靈信仰與規範的虔敬之心。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以心為本」的創作態度,正契合工藝中心邁入71週年所倡議的「70+1從心開始•心工藝運動」精神,而編織工藝藉由身體的勞動實踐與專注,不僅形塑了生活態度與美感風格,更深化為內在的修養與文化信念。

此一展覽以「材料」、「工具」、「織品」、「編器」等四大單元先帶領觀者依循工序歷程認識編織工藝的核心價值,並在最後的「演繹」單元中,呈現原民編織藝術的啟發與轉化,不同於當代藝術家取材現成的便利,大多原住民的編織材料至今仍仰賴親手採集或栽植,並自製工具,以「心手合一」的專注精神完成作品,映照出工藝與自然、社會、信仰間緊密交織的關係。

這樣的精神正呼應工藝中心推動的「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主軸,強調在地思維融合慢活與樂活的概念,並涵蓋簡單、生活型態、原創、健康、美學及永續等六大核心價值,由傳統工藝的延續至當代演繹,展現從「簡單」到「永續」的循環善藝,激盪出工藝文化累積所孕育的創意漣漪。


以山林的智慧為經,以編織的技藝為緯,經緯縱橫的實踐輔以對自然的虔敬之心,以及承襲自土地與族群的創作能量,造就了臺灣的天才編織家,也織就一幅持續延展的工藝文化長卷,誠摯邀請您放慢腳步,走入展覽現場,親身感受原住民編織工藝的細膩與深邃,與我們一同編織屬於當代的文化記憶與故事,讓這份來自土地的智慧,持續在你我的生活中延展。此展自即日起於工藝中心台北設計分館3樓展出至明年3月22日止,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