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者的星球歷險-「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2020台北雙年展

【特約撰述 / 郎亞玲】

北美館主辦的2020台北雙年展的副標題「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十分啟人疑竇,這完全違反常識的下標,令人想要探究其深層意涵,顯然,這個否定,絕非指身體存在的表述,而是心理的、社會的、經濟的、意識的、精神層面的多重指涉。這令人想到「分歧者」(Divergent)這部由尼爾·柏格執導,2014年上映的好萊塢科幻冒險反烏托邦電影。劇情改編自薇若妮卡·羅斯同名暢銷小說,故事的背景是設定在歷經戰亂浩劫後的未來世界,為了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將人民劃分為五種,成年後即被歸屬於其中某類。「分歧者」被視為社會的異端,因其自主意識太強,難受操控,威脅著社會的制度與進步,所以必須加以剷除。

▲展覽入口意象。(圖/郎亞玲攝)

此次由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的計畫。即在突顯全球化思潮下,各種不同的思維與行動如雨後春筍,倡議的內容不外正視「差異性」的價值與影響;日益嚴峻的地緣政治局勢;與更加惡化的生態危機。二人表示;「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

透過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美術館),各類學者和藝術家、科學家從不同角度切入,恍如各據天際一方,但同時也感受到彼此間的引力,足以干擾軌道上的運行,因此如何融合歧異,同冶一爐,以延伸至無垠的宇宙,這些都是必須共同坐下研議折衝的課題。

▲黃海欣,《小確幸之河》,2015,油彩、畫布。(圖/郎亞玲攝)

無視自身極限而堅持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Planet GLOBALIZATION);像平行時空般,同步上演著熟悉又全然對比的劇碼,「現代化」的大夢,編織著世界「大同」的幻覺。黃海欣的《小確幸之河》,以童稚的筆觸和造型,以嘲弄的手法,將人們日常在網絡世界顯示的歡樂愉悅、美好富足,對應了一觸即發的各種衝突、暴力事件以及生活周遭石化與核能電廠的汙染……,人們遮住雙眼,繼續營造「小確幸」的承平假象,且樂此不疲。地球上不平等的生存方式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只是周而復始地接續上演。

再來是從「全球化星球」分化出的另一種信念,以堅壁清野,追求自保的「維安星球」(Planet SECURITY)姿態,標榜並實踐生存法則。從描繪50、60年代的台灣,政府在軍事戒備與宣傳文物上,處處進行監控、警告以維持黨國政權-《在冷戰裡生火》;到作品《史蒂夫.班農:宣傳大業的梳理與回顧》,尤拿斯.史塔蒐集近年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前首席策略長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執導的多部紀錄片,藉由這些另類右派政治宣傳片引發觀賞者內在的恐懼,預告經濟危機、以及墜入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世俗享樂主義泥沼的意象。並宣稱唯有強人政治才能捍衛傳統價值、經濟繁榮、基督教信仰、軍事力量。可見以「維安星球」姿態,號召民意的思維脈絡,方興未艾,透過網路電子媒體,更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秦政德+李佳泓+林傳凱+陳怡君,《在冷戰裡生火》,2020,複合媒材空間裝置。(圖/郎亞玲攝)

當然,也有一些人厭棄「全球化」的虛偽不實,也不願聽信統治者的危言聳聽,因此,試圖移居到另一個星球,或建設高效能避難室,似乎可以避開世界末日-這是「脫逃星球」(Planet ESCAPE)。或者,以超然的視野,衡諸不同信念的衝擊與調和,安身於形上學信念中的「另類重力星球」 (Planet with ALTERNATIVE GRAVITY);但皆未如「實地星球」(Planet TERRESTRIAL)-以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在經濟發展與星球承載之間取得平衡的星球,來得振奮人心。

我們可以移地旅行,甚至到另一個星球,但是當我們凌空重新登陸地球,我們必須學會用不同方式反觀地球。想像地球是顆柳丁,而柳丁皮-「臨界區」就是生命發生所在。這片由岩石、空氣與動、植物構成的薄膜,質地十分脆弱,而人類必須在這個脆弱的空間裡,重新觀測、定義生命的發展。藝術家張永達《模擬圖》轉化他在太魯閣峽谷的駐村經驗,作品裝置的靈感來自一套模擬侵蝕機制的科學儀器,創造出一個塑造「微觀地景」的工廠,以探索地球臨界區-即創造生命存活條件的地球表層。

▲張永達,《模擬圖》,2020,裝置。(圖/郎亞玲攝)

除了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並由獨立策展人林怡華策劃公眾計畫,在「外交新碰撞」母題下,進行諸如「協商劇場」、「羅盤工作坊」、「通往世界的獸徑」等講座與研討會。面對現存問題,藉由重新學習與自然共感的新方式,更加身體性地觀測並彼此溝通,將藝術空間轉化為實踐場域。

我們用放大鏡,放大那些積年累月以為枝微末節的遞變;我們用顯微鏡,鑽研探勘那些生命與環境相互回饋與調節的生態系統;我們更用望遠鏡,發現各類「星球」想像與真實的輪替、虛構與寫真的交織、魔幻與實地的並置;我們有無垠的宇宙,乃因我們的想像無限。萬物方生方死,地球方死方生,良善循環,存於一念之間,一言一行,足以扭轉乾坤。

展覽時間:2020.11.21 – 2021.03.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本文作者為美學研究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