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漫畫基地 漫畫家創作者開創新天地 文化部政策扶持產業 世新大學運營效益可觀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台灣的漫畫發展在政府的支持與業界努力,以及成熟文創市場的支撐下,逐步邁向產業化發展的態勢,許多漫畫新秀也因多元創作與多媒材運用機能下,呈現漫畫新的格局,也讓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見諸豐碩成果,備受關注。去年1月24日正式營運至今方滿一年的【台灣漫畫基地】,歷經全年四梯次的優質漫畫家與創作者徵選作品展出,展現出培植優秀台灣漫畫家的魄力與堅持,新的一年台灣漫畫作品水準提昇與漫畫家的才華質量兼備,將帶動漫畫產業新的發展面貌,備受外界矚目。

▲漫畫創作者的精彩漫畫作品,呈現深遂多彩的內涵。(記者 辛澎祥/攝)

台灣漫畫基地是由文化部主管,並委由世新大學運營管理,一年來,文化部人文出版司司長陳瑩芳與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所領導的執行團隊,歷經四梯次的徵選台灣漫畫家計劃作業,在台灣漫畫家基地進駐計劃中展現豐沛創作內涵,也讓台灣的漫畫家作品與時俱進,在台灣的本土文化訴求基礎上,與國際社會產生共鳴,進而彰顯漫畫新的質感榮貌,也使十多位中青代漫畫家在脫穎而出的作品中,看到台灣漫畫豐沛生命力與宏觀的主軸,也讓台灣漫畫的發展有著光熱聚焦的正面評價,是漫畫家集體努力的成果。

▲文化部司長陳瑩芳(左)與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是台灣漫畫基地最強有力的支持力量。(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表示,台灣漫畫基地的成立與營運,主要是為鼓勵與培植台灣漫畫創作能量,除了展出漫畫家作品之外,也規劃了漫畫家沙龍創作交流,並提供獎勵金讓漫畫家安心創作,也是文化部對扶持台灣漫畫創作者的具體作法。帶領運營團隊的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指出,文化部政策成立漫畫基地後,不論在支持創作或媒合跨域發展上已展現出具體效益,執行團隊也在協助台灣漫畫家的發展歷程中,建構新的思維,導入台灣文創元素,讓各梯次徵選優勝的漫畫家得以發揮才華,漫畫家與創作者在作品中也能兼具創意與新意,是台灣漫畫基地重大突破。

▲新生代的漫畫家讓台灣漫畫產業萌生希望。(記者 辛澎祥/攝)

總共四梯次的漫畫家作品已陸續在漫畫基地展出其精緻與精彩作品,第一梯次共有4組創作者的成果展在漫畫基地展出,進駐創作的個人漫畫家計有葉佳緯、陳志瑋。團體進駐創作者則有謝偌聖、張均旻、盧卡斯與職業工會的賴有賢、鄭硯允及十餘位參與漫畫家。第二梯次個人創作者則有李佳軒、李致寬與黃右禎,以及團體創作的菊箱動畫公司。

▲漫畫基地也在推動漫畫界向上提昇扮演關鍵性角色。(記者 辛澎祥/攝)

另外,第三梯次的個人進駐創作者則為吳雅怡,團體創作者則有酒十九X臨貓X卡德斯團隊。第四梯次的個人創作者則計有Elainee 藍尼、莊河源,團體創作者Yashin 及動畫導演Howard Yang 組成的跨域隊伍等。

▲為台灣漫畫藝術節的開展,漫畫基地與文化部登高一呼備受矚目。(記者 辛澎祥/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育漫畫家之外,知名漫畫家黃熙文則與台灣漫畫基地合作策展所展出其作品,也贏得業界的正面評價。黃熙文老師以【CROSS35th 的黃熙文創作原畫展】,首度呈現【藍色雷克】和【上海大少爺】兩大角色80張原稿漫畫創作,並結合動畫、原創主題曲、AR及浮空投影重現的漫畫故事場景,格外生動有趣,建構了漫畫主軸轉折與文化因子的豐富性,令人眼界大開。黃熙文的作品總以原創為本,跨域為體,堅持夢想的創作信念,展現漫畫創作的驚人毅力,35年的漫畫創作生涯至今,去年【上海大少爺】原創入圍文化部金漫獎的應用獎與少年漫畫獎殊榮,也是文化部支持台灣原創漫畫優秀作品的典範,獲得高度好評。

▲以原創漫畫創作知名的漫畫家黃熙文,以【藍色雷克】及【上海大少爺】漫畫在兩岸聞名。(記者 辛澎祥/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