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策畫  臺法攝影展  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特展開幕

▲臺法攝影展正式開幕。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策畫主辦的「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展覽,17日舉行開幕式,由「領土」、「都市」2大子題切入,透過臺灣及法國兩地19位藝術家,以當代攝影視角觀看我們身處的世界,反思我們共同生存的這片土地,發生了什麼改變,未來又可能是什麼模樣,極具正面意義。

今日展覽開幕式現場匯聚臺灣與法國的貴賓,文化部長李遠、國美館館長陳貺怡、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策展人赫法耶・蓓朵、協同策展人余白、法國參展藝術家弗雷德里克・德朗格、亞歷克西亞・費亞斯科、阿爾邦・萊庫耶、艾迪特・魯、艾曼紐・布朗和塞琳・克拉內;臺灣參展藝術家沈昭良、周慶輝、姚瑞中、陳伯義、鄧毅駿、劉文瑄等出席,與熱愛攝影的藝文同好,跨國界交流及對話分享。

▲文化部長李遠對臺法攝影界合作聯展,認為是文化發展的重大成果。(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長李遠對臺法攝影界合作聯展,認為是文化發展的重大成果。(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身處在這個過度開發、生物多樣性減少、文明帶來災難及污染、快速氣候變遷的時代,人們對於末日來臨有了更多的恐懼,「虛空之境」特展透過攝影作品,表現如同17世紀歐洲的「虛空畫」般,以靜物畫中的物件,表達對世界的寂寞與絕望之感。李遠也以他曾經夢見世界末日的夢境中,與隔壁老人對望一眼時,如同攝影作品的瞬間分享,「攝影作品不僅擁有力量,記錄下瞬間的畫面也經常有許多哲學思考」,「虛空之境」便是透過臺法攝影家的眼,讓原本客觀存在的景物,成為一幅幅人類集體意識中創作的作品,其中即深藏著許多值得令人想像與沉思的議題;透過作品也讓臺法間不同的社會文化、成長經驗在此匯聚,促進彼此加速相互理解,「在這虛空、逐漸分解的時代,我認為是最美好的事情」。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說明這次策畫展覽的過程與存在的文化深義。(記者 辛澎祥/攝)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說明這次策畫展覽的過程與存在的文化深義。(記者 辛澎祥/攝)

策展人赫法耶.蓓朵分享「虛空之境」的策展初衷,源於一個深刻的願望—直視我們所處的時代,持續追尋美的可能,邀請觀眾以緩慢而專注的步伐觀展,在作品與空間之間思索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否仍能傳遞希望、擁抱未來。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表示,「展覽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臺灣與法國之間歷時10年深厚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結晶。」早在2015年,在余白的引薦下,赫法耶.蓓朵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展開合作,開啟臺法雙方在地景攝影領域的長期互動,也奠定了雙邊深厚的文化合作基礎。赫法耶.蓓朵則期望未來能將此展移師法國展出,讓臺法雙方對於地景的多元觀點得以交匯。

▲來字法國的展覽策展人赫法耶 蓓朵致詞時陳述整個策畫邀請攝影作品在台展出的困境突破的契機。(記者 辛澎祥/攝)
▲來字法國的展覽策展人赫法耶 蓓朵致詞時陳述整個策畫邀請攝影作品在台展出的困境突破的契機。(記者 辛澎祥/攝)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也蒞臨現場致意,他表示,法國在台協會與臺灣累積許多美好的合作,他所認識的法國人來到臺灣後,都深受臺灣這片土地吸引、一來再來,希望法國藝術家與臺灣藝術家對話而產生的新觀點,可以不只帶回法國,還可以繼續推向世界各地。協同策展人余白亦感性表達,這個展覽真的連結了很多人的努力,才能讓這10年的美夢成真。

▲臺法攝影特展的主協辦單位代表,開心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臺法攝影特展的主協辦單位代表,開心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臺灣參展藝術家代表沈昭良認為此次展覽展現攝影在形式、材料和技法上回應時代的不同可能性。他認為策展人創造的不只是觀看同時是體驗,整個展覽很法式又臺味,在概念和氛圍上都觸動人心。而法國參展藝術家艾曼紐・布朗則表示,首次來臺對臺灣的文化與風景留下深刻印象,期盼觀眾透過展覽,感受到藝術帶來的靈感與對當代環境的反思。

▲即日起展出的「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都市凝視展」。(記者 辛澎祥/攝)
▲即日起展出的「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都市凝視展」。(記者 辛澎祥/攝)

「虛空之境」接續於7月18日及19日,辦理「策展人×藝術家分享座談」,透過策展人及臺灣、法國藝術家,分享展覽理念與創作,並與觀眾交流討論,多元的展覽推廣活動,誠摯邀請民眾參與,體驗臺法攝影藝術的多元對話。

 

 

相關連結:「虛空之境」展 以當代攝影語彙 遊走臺法地景影像邊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