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報喜 諾魯茲新年在台灣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華人有「春節」、歐美有「聖誕節」、伊斯蘭有「開齋節」、印度有「排燈節」、泰國有「潑水節」之外,您知道還有一個全世界近二億人口一起慶祝的「諾魯茲新年」嗎?

「諾魯茲」Nowruz,波斯語,意思是「新的一天」,伊朗曆新年的第一天,通常為3月21日,隨著波斯文化的擴散,「諾魯茲節」也流傳到伊朗高原以外的西亞、中亞、南亞、中國西北、甚至巴爾幹半島地區、新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帕西人)、土耳其、伊拉克(庫德族)等地都保有這項傳統和不同的慶祝習俗。

▲「諾魯茲新年在台灣」活動,本周末登場。(圖/文化局提供)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諾魯茲節」登錄為人類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2010年「聯合國」將3月21日訂定為「國際諾魯茲日」,慶祝這個流傳三千多年,跨越國界、民族和宗教的傳統新年節日。波斯新年跟舊曆年很像,大掃除、穿新衣、放鞭炮…。新年歡慶儀式隨著各地習俗各有不同,例如伊朗的跨火、跳河和走鋼索、眾人在家門口點蠟燭、吉爾吉斯的賽馬及傳統角力,歌舞活動、辦正式的家庭聚餐或公共聚餐則幾乎遍佈整個地區。

「諾魯茲新年在台灣」活動,將於3月23日至24日在中山堂光復廳登場,邀請現居台灣的中、西亞人士一起來慶祝和分享他們的新年文化,希望透過活動增進對廣大的中、西亞地區的認識,拉近與中、西亞國家的距離。今年規劃《諾魯茲新年音樂會》與《諾魯茲新年藝術市集》兩項特色活動。

 

▲諾魯茲文化圈國家的表演,是台灣少見的精緻表演藝術。(圖/文化局提供)

 

《諾魯茲新年藝術市集》將由吉爾吉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伊朗等在台人士的文化分享、才藝表演、傳統服飾穿戴、工藝、美食和旅行展示,伊朗的新年擺飾「七喜桌」和甜點、中亞的刺繡裝飾和抓飯、三角酥餅、油香等,鼕鼕鏘鏘一起在台灣歡樂過新年,從台灣看見大世界,活動免費入場。

《諾魯茲新年音樂會》為呈現諾魯茲文化圈國家的精緻表演藝術,今年聚焦於吉爾吉斯與哈薩克傳統與創新音樂,烏茲別克與塔吉克舞蹈,邀請代表於北京及阿斯塔納「上海經合會」演出的吉爾吉斯音樂家耶勒曼(Eleman & Aibek)再次登台,帶來吉爾吉斯的吉他「火不思」神乎其技的精彩演出;烏茲別克塔什干國立傳統舞蹈學校的舞蹈家希琳(Shirin Jalilova)師生舞者,呈現中亞舞蹈的多樣面貌。

國內來賓有入選「蒙古達人秀」的哈薩克吉他「東不拉」樂手阿拜(Abai Murat)與台灣舞台劇演唱家蕭呈叡的合作,伊朗手鼓「達甫」音樂家莫娜(Mona Agangari)與台灣擊樂家鄭雅心的合作,帶來多元音樂文化。音樂會為售票演出,請至「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