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成立至今方滿十年的「一六畫會」,以國際文化交流與展覽而展現其精湛藝術創作技藝受到書畫界正面的評價。以「華花化具象與抽象感遇展」為主題的展覽,呈現台澳藝術交流的深廣度,在作品的多彩繽紛豐沛多元的展現下,帶給觀者新的視覺饗宴。8日在桃園文化局舉行特展開幕式,多位書畫界的領導人與參展藝術家共聚一堂,場面相當熱絡,與會貴賓特別向參展藝術家表達道賀之意,對作品所展現的多類型內涵賦予高度的期待。

桃園文化局專門委員董俊元在開幕式上致詞時表示,一六畫會這次的展出,在當代與傳統見交融並蓄,不僅技法多元,且畫風雅致,在構圖的多重變化下,讓大家在聆賞畫作的蘊涵中產生共鳴,心生歡喜與感動,這真是一場難得的視覺經驗,期待未來有機會能繼續到桃園做交流展出,可謂全民之福。

臺藝大友章博物館館長李宗仁教授指出,藝術是代表時代的精神,表現的手法也呼應了藝術的多元面向,對這次由一六畫會所主辦的「華花化—具象和抽象感遇」的展覽作品中,讓人十分感動,從台澳藝術家交流的現況可以發現藝術所帶來的正能量是無與倫比的,並藉由這次展覽而強調在地性、學術性與國際性特質,讓大家有更多且更全面性的體驗,也是這次的特展格外受到重視與矚目。

文化部古物審議會委員及臺灣藝術研究學會理事賴明珠教授則認為,這次一六畫會的特展可說是一次令人重視的國際交流展,臺灣長久以來的地理位置就顯得異常重要,17世紀以來就是海權的折衝焦點,以臺灣為軸心的藝術發展,就更能看見這樣的歷史軌跡,也更能看出一六畫會所鑽研的美術研習、國際交流、藝術陶冶等,更加能拓展眾人的視野,也突顯一六畫會藝術家們的努力創作所展現的貢獻與成就,極具延伸的價值。

一六畫會會長林秀鑾的工筆畫老師徐仁崇、膠彩畫老師趙世傳以及膠彩畫家的圓創畫會理事長黃重元,也都對林秀鑾會長的學習、創作與展覽,更在攻讀博士班的課程中展現意志與毅力,她的藝術成就與投入創作領域所展現的驚人成果,也確實讓人敬佩。多位指導名師都一致認為林秀鑾老師展現熱情,以實際行動以交流展覽及學術座談豐富了交流的內涵,讓交流的層面無限寬廣,帶來契機。

一六畫會會長林秀鑾在會上特別說明了這次展覽的意義與訴求,從藝術家展覽到台澳藝術講座與座談,再到藝術創作的教學示範,在在都帶給藝術創作者不同的視覺感,也能從不同的層面來做觀察。林秀鑾會長說,「台澳藝術交流專題講座」與「藝術教學示範」,邀請多位藝術家現場分享創作理念與技法,展現藝術教育與文化交流的深厚能量。她認為展覽的主軸「華花化」,寓意「華」的繽紛,「花」的生機與「化」的轉化,象徵藝術家們在具象與抽象中的感遇與融合,極具創作的意義。

一六畫會自2016年成立以來,由同窗情誼凝聚為藝術創作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繼2024年遠赴澳洲洛根市舉辦展覽後,今年更邀請多位澳洲藝術家共同參展,延續跨國藝術對話的精神。本次展出作品橫跨水墨、膠彩、油畫等多樣媒材,呈現藝術家對自然、心靈與生命的多重詮釋,既展現個人創作風貌,也映照出當代藝術的多元脈動。

參展藝術家橫跨不同世代與創作領域,包含以細膩筆觸表現自然靜謐的油畫家、以書畫融合創造精神空間的水墨藝術家、以及以自由線條與色彩構築情感節奏的抽象畫家。無論創作手法如何不同,皆以「花」為起點,展現對生命、自然與心境的多重詮釋。展出的作品從東方花卉題材的傳統象徵,延伸至現代藝術中的形式探索,形成一場視覺與思想並重的藝術盛宴。


一般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表達與感受,而非受限於形式,此次展覽希望透過具象與抽象的並陳,讓觀眾看見藝術家如何以不同視角詮釋相同主題,並在花的形與意之間,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風景。在讓花語化為心語,讓藝術成為交流的語言的情況下,從具象到抽象,從筆墨到色彩,每一位藝術家都以獨特的方式詮釋生命的綻放與轉化。「華花化具象和抽象感遇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段文化的相遇與心靈的共振。誠摯邀請喜愛藝術的民眾蒞臨觀展,於繽紛花影與筆觸流光之間,感受東方美學的深層韻味與當代藝術的創作能量。「華花化-具象與抽象感遇展」,自即日起於桃園文化局2、3樓迴廊展出至23日止,歡迎民眾及藝文界人士前往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