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蘭君/採訪報導】
台南烏山頭水庫旁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內,四幢整建完成的日式宿舍靜靜地矗立在偌大的園區中,散發著濃厚的和風與人文氣息。百年前興建水庫的日本技師們這兒留下生活駐足的痕跡,百年後再現風華;漫步園區進入房舍彷彿走入時空隧道。此刻一陣陣低沉悠遠的古琴聲輕輕流瀉而來,循聲走入第四棟「阿部宅」,這座日式宅邸已變身充滿漢唐古韻的文人琴齋書房。相信跨越數千載而來的古琴,知音依舊;琴齋主人洪若虛在此以「知樂堂琴齋」為名,尋找有緣人,希望為古琴推廣及文化傳承更盡一份心力。
洪若虛,號知樂堂主人,師承台灣古琴大師袁中平先生,曾任中華古琴學會常務理事,袁老師曾評其琴風如流雲,擅旁徵博引希求精進,更願竭心傳承琴學文化。洪若虛與古琴的緣分說不清到底起自何時?憶起小時候讀到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諸葛亮高坐敵樓焚香彈琴,智退司馬懿;以及高中時代最迷戀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為救任我行至西湖梅莊與琴棋畫畫江南四友展開一系列驚心動魄的精彩情節,場景中古琴的印象就深深烙印在自己稚嫩的心靈中。爾後就學就業雖也順遂,職場歷練浮沉塵世數十載,每每總感心有所缺,直至因緣俱足與古琴再度重逢,透過古琴與自己對話,找到真正的自我與平靜,也因此放下一切,全心投入古琴的世界中…曾有一位老師為這樣的緣分下了註腳「或許是累世夙緣、曾經的記憶未全磨滅,此生才如此情有獨鍾吧」在洪若虛的心中,琴猶若一把鑰匙,透過它的呼喚,可以讓古往今來沉寂的人物或故事,再度鮮活的迴盪在悠悠天地之間。
古琴源遠流長,尚書記載,遠古時代它是用於祭祀的禮器。作為樂器,則成熟於堯舜之世,定形於西周之始。自古琴就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文人修身必備之技,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不過因為古琴自古以來乃文人修身養性的道器、鮮少在公眾場合表演,或也因曲風中正平和、莊嚴典雅,有別於通俗音樂,曲高和寡因此知音難尋,懂得欣賞的人更是小眾中的小眾。關於此點,洪若虛深有所感,他說來到知樂堂琴齋的遊客,許多都把琴當作箏傻傻分不清,他後來乾脆找一把古箏一起展示以利分辨,某日卻見一位女遊客向同伴胸有成竹的介紹:「你看,那張大的是古箏,旁邊那把短的是—-日本古箏」讓在一旁的他當下臉上三條線哭笑不得。還有一次,一個旅遊團遊覽烏山頭水庫順道來此一遊,兩位中年婦人到了門口,見要脫鞋才能入內參觀,一位要進屋,一位轉身想走,見兩人在門口僵持,洪若虛語帶玩笑的說「政府花了一億多重建了這麼好的歷史建築,我們也如此用心布置空間營運,入內脫鞋只是基本禮儀,怎麼還嫌麻煩;這麼懶的話,何必辛苦大老遠坐車出來玩,在家睡覺不是更好…」遊客一聽頓覺有理,參觀之後很開心的離開!洪若虛的結論是~ 教育真的很重要!
知樂堂琴齋利用原有日式木造宿舍室內外交融一氣的空間特色為場景,業主注入大量中國傳統美學元素,讓琴棋書畫、賞石插花、品茗論道成為百姓的日常,在悠然沉靜的環境中體會過去文人雅士的生活,讓繁忙的現代人到此體會心靈片刻的自在。遊客到此可坐臥、可獨思、可聚談。抄經房中讓遊客花一炷香時間潛心提筆抄經作畫,同時感受身心安頓的美好。洪若虛期望知樂堂琴齋成為喜愛古琴民眾喜歡到訪的場域,也可以成為南部琴友以及海外琴社交流據點。在他的規劃中,「知樂堂琴齋」將不定期舉辦以琴與書、畫、陶聯展,並針對琴學與古樂舉辦學術論壇等文化活動。另外,針對園區團體遊客規劃 25 分鐘至 45 分鐘的「古琴初體驗」,內容包括簡介琴文化、聆賞琴音、品茗,以因應團客行程有限的精簡文化饗宴課程;也接受客製化舉辦活動,根據需求提供茶席、書畫、插花、古琴音樂等,讓每一位參加過知樂堂琴齋活動的朋友都能夠留下美好記憶,這樣的生活美學經驗傳遞到各自的生活圈中,如漣漪一圈圈擴散,讓古風樸樸的古琴文化成為淨化人心的最佳良藥。光陰苒荏,彈琴的人仍是不多,但聽琴的人卻已不少,洪若虛自許得以鼓琴是種福份,聆賞琴音只須緣份,期盼能與更多的知音分享,共敘琴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