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備受矚目且刻正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中的李奇茂百年紀念展,24日由館方舉行一場名為「李奇茂百年展」之講座,由多位具學者背景的書畫家擔任主講人,與李奇茂大師生前有特殊情誼的藝術界友人亦出席講座活動,話題充滿了對李奇茂的無限思念,亦從創作、教學到為人處事的互動往來,數不完的趣事,論不盡的推崇讚許,場面顯得溫馨感人,歡喜自在。

講座活動主持人由國立國父紀念館展覽企畫組的策展人黃宗偉擔任,邀請四位與李奇茂大師淵源深厚的知名學者參與講座,分別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羅振賢、中華民國畫學會會長唐健風、中華民國孔學會理事長沈禎教授與水墨畫家陳若慧老師等,分別從不同的創作風格、特色與生活見地暨人格特質等層面,來探討與評論李大師的一生為人與藝術上的成就,講者也都透過李奇茂過去的年代風華照片、各時期不同的畫作來闡述其豐富光彩的藝術一生,言談間表達對李大師崇敬與懷念之情,論述中也點出欣賞大師作品的特質與真情,較少公開的創作也呈現封藏光茫,讓出席講座活動的來賓都有不虛此行,如獲至寶般的喜悅。

身兼臺藝大書畫學系教授的知名水墨畫家羅振賢,以「談李奇茂教授的水墨創作與教育貢獻-兼談(寶島長春圖)與(八年抗戰史畫)」為題,分享了他對李奇茂大師在不同層面的藝術創作內涵與面貌的觀察,也認為李奇茂大師是把當年國立藝專的招牌擦亮的關鍵人物,並把他深厚的人脈與媒體關係引進校園,課堂教學之餘尚設立李奇茂人物畫獎學金及李奇茂論文獎學金,對學生輩助益甚大。其人物畫在兩岸及當代繪畫界蔚為風潮,線條細膩跳動,畫境千變萬化,筆墨用色新穎靈活,可謂東方美學開拓與實踐者,李奇茂大師不斷追求創作格局,為社會美育提供正向示範,令人讚佩。

中華民國畫學會會長也是水墨畫家的唐健風,則從「至情至性 豪氣萬千-從李奇茂教授的人品到畫品」主題,談論了與李奇茂師生間互動的趣事,藉由播放不同階段的大師創作、展覽與國外遊歷的照片,以及豐富多彩的作品,這些珍貴史料確實難得一見,來自中國大陸三大美院院長的推崇美譽,一生持續不斷的創新畫作,相當程度的展現筆墨技法所表現出的淋漓盡致,讓人深摯感動。

身兼水墨畫家的中華孔學會理事長沈禎,則以「從傳統邁向當代的李奇茂教授」為題,將李大師不同時期的作品做展現說明,也提供了許多私藏照片,來紀實李大師在國外豐富遊歷與創作的佐證。沈禎認為,李奇茂創作的造型與線條其手法與眾不同,創作能量強且筆墨的成熟度,有令人感動的執著與生命力,這種大器灑脫的表現方式,對水墨掌握的強韌勁道,畫作處處充滿現代感,可味現代畫十足的質感與特色,可說是水墨畫創新突破的表率。

水墨畫家陳若慧老師則以「李奇茂的速寫形式與內容(兼談其教學)」為題,解析李奇茂大師作品的表達意涵,與其在教學與創作的特質。在意蘊探索的議題上,作品呈現情感與真切體驗,墨韻中表現出黑暗中的希望,令人讚賞。陳若慧老師表示,大師在私塾教學的趣事很多,收學生也毫無門檻之別,格局與氣度相當大,在美學思維的領域中展現太極觀的胸懷,呈現自然與人文的圓融。善用墨色黑白虛實的李大師,能在陰陽兩極中彰顯出黑白對比,在虛實相生中展現生命的價值,是作品所帶給觀者無窮生命力的關鍵。

與李奇茂大師有長時期淵源情誼的臺東都蘭山畫院院長林永發教授,則認為李奇茂大師是隨時都在動腦筋,他則以當年擔任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承辦李奇茂的臺東原住民生活美學特展為例,說明李大師是用心在繪畫,他畫都蘭山、釋迦園,都能看見大自然的意象,從卑南族原住民部落、石板屋、動植物生態等,有著生命與作品對應的稹密關係,用心寫景的情況下,在生活的點滴中累積生命的真實與自在,也使得李大師的作品在生活周遭的觀察中呈現真情流露,可謂難能可貴。

雲台藝術研究中心執行長李安榮李安榮也出席講座活動,感謝史博會及與會的學者專家暨藝文界人士的參與盛會,史博館李奇茂百年紀念展之後,未來將透過巡迴展的形式,在高雄創價學會的紀念展、馬來西亞吉隆波紀念展及輔仁大學紀念展的展出,呈現李奇茂不同時期的作品風華與面貌,盛況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