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籮筐桌為早期農業生活的特色飲食,街坊鄰居在一日勞動後,於田間共同享用餐點。由歸農棧、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及崑山科技大學合辦的「籮筐宴」8日假歸仁區民生南街的田園舉行,並邀請歸仁的劇場創作者劉淑娟編寫《田間的偶戲場》,在廣闊的田地裡帶來精采偶戲與音樂演出,所有人都感受了不同的藝術文化,體驗這片土地帶來的歡樂。
南關線上有個獨特的「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當其中一間廟宇辦理建醮活動,另兩間廟宇便會出動陣頭一起「逗熱鬧」,其地主(主辦公)為感謝境內香客、村民對活動的協助,於建醮活動隔天中午會準備午餐提供大家享用,境內居民也會自主性將前一日普渡場普渡的食材做成「中午場」的菜餚,擺放在籮筐(飯擔)上供大家食用,因此有了「籮筐宴」的活動發想。
為推廣藝文活動向下紮根,臺南市文化局歸仁文化中心整建期間,首次與在地青農、學校及創作者合作,將傳統文化意義昇華,由在地青農端出歸仁在地作物結合學校餐飲系新型態的料理方式,端出對應時節的創意料理,帶領民眾體驗田間的故事以及劇場藝術。
歸農棧創辦者謝丙寅原在證券金融業服務,為懷念母親及不想錯失孩子的成長,民國100年帶著家人返鄉務農,一竅不通的他從零開始,默默耕耘,107年榮獲第四屆百大青農的殊榮,進入校園、社區推廣「食農教育」,號召更多在地青農一起進行農地復育,為家鄉盡一份心力。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usr團隊-南關線上的飲食文化學堂於109年開始進入南關線,關心傳統產業轉型、即將消失的文化地景以及南關線上的飲食文化探討。也將學生帶進場域,誘發對於大環境轉變上的新觀念。藝術創作者劉淑娟,活動前訪談歸仁在地青農,將其故事人物編排創作,編寫出「田間的偶戲場」。現場民眾換上雨鞋、戴上斗笠,踏入田地,體驗現場作物採摘、享用美食、聆聽田間故事感受不同的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