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烈嶼南山頭出土公禁碑

▲烈嶼南山頭出土公禁碑受到民眾高度關注。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可能因受到強颱杜蘇芮影響,金門烈嶼南山頭海邊日前被一位李姓民眾發現一塊有字的石碑出現,地區文史工作者獲悉通報文化局,六日並陪同文化局長呂坤和趕往現場查看,初步發現是一方宣統二年的「公禁碑」,呂坤和局長表示,在會勘後可能會放置在烈嶼文化館內展示。

颱風過後,地區民眾李佳嶸路過小金南山頭海邊,在一片火成岩礫石堆中,突然發現有一塊石頭隱約中有文字影像的花崗石板,他覺得好奇多看了幾眼,並將此一發現貼在金門潮間帶臉書社團。消息立即傳到地區文史工作者耳中,他們立即趕往現場探看,六日包括林福德、洪清漳、洪崇禧、李秉鈞、莊宗翰、呂藝豐、洪舉光、蔡承璋等人並陪同呂坤和局長到現場查看。

▲烈嶼海邊發現的公禁碑具有文史考究價值。(圖/金門文化局 提供)
▲烈嶼海邊發現的公禁碑具有文史考究價值。(圖/金門文化局 提供)

由於在海水中浸泡沙石沖刷久遠,字跡已很難辨識,經呂坤和局長以海砂稍微清理,粗略看到上頭有「公禁」兩字,內容開頭有:「自古山水精靈恆跨山石鞏固…..。」句,最後是宣統二年四月 日,大意可能是禁止民眾開採石頭。

公禁碑或稱示禁碑,成大史語所研究生曾國棟曾以台灣示禁碑作為研究,認為示禁碑最能反映清代臺灣的社會現象,他針對272件清代臺灣地區示禁碑作研究,論述歸納官衙兵吏、惡習、塚地、拓墾、祠廟祀業及雜項計6類,又區分官方示禁碑,具備一、濃厚官方色彩,二、講求情理法並陳的特色;地方公約及祠堂規約擁有一、強調道德規範,以天理報應之說為約束力量,二、示禁方式每以「演戲公禁」為之。

▲公禁碑的出現也將在整理後安排在烈嶼文化館館藏展示。(圖/金門文化局 提供)
▲公禁碑的出現也將在整理後安排在烈嶼文化館館藏展示。(圖/金門文化局 提供)

文化局表示,金門開發甚早,從明、清時代至民國日漸蓬勃,在宮廟寺觀、宗祠內外、橋頭、墓道、石坊旁及古官道上,常見有石碑矗立,記載內容不外是歌頌功德、封建時代示禁公告、文化教育、宗教民俗或表彰建設事蹟等,讓後人知曉金門史事。縣府早年為怕碑碣受到破壞、傾頹倒塌,將古碑十五座、新仿石碑八座,集中成立「金門碑林」在文化局北側共計十五座。未來可能將南山頭發現的公禁碑安置於烈嶼文化館作為館藏展示。

 

 

 

 

相關連結:金門縣定古蹟後浦許允選洋樓開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