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展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得獎作品展覽,21日起到2023年2月28日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這也是全國美術展自100年開辦以來,首次巡迴到國美館以外的機構展出。展出17件作品,匯集臺灣攝影新生代的創作,尤其攝影類得獎作品移至由臺灣攝影界共同促成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更具意義。

開幕式上,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汪佳政、資深攝影家莊靈、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侯淑姿、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張國治,以及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得獎藝術家等多位貴賓皆蒞臨參與。

▲開幕式上貴賓蒞臨合影。(記者 陳安婷/攝)
▲開幕式上貴賓蒞臨合影。(記者 陳安婷/攝)

「全國美術展攝影類」以鼓勵影像創作人才、促動藝術多元為宗旨,至今已舉辦12屆。本屆攝影類參賽作品總投件數為159件,歷經審慎的初複審過程,選出金、銀、銅牌奬各1件與入選獎16件,共計19件得獎作品,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將展出其中17件。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對於攝影創作社群而言,「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已逐步成為極具指標性的藝術獎項。今年首次以獨立展覽的形式,移師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具有象徵意義。所有得獎作品透過精心的展示設計安排,在專業展場中,進一步彰顯影像的特質,與觀眾進行深度對話。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已逐步成為極具指標性的藝術獎項。(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已逐步成為極具指標性的藝術獎項。(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汪佳政表示,全國美術展開辦以來,攝影類一直是參賽數量最多、競爭最為激烈的項別之一,透過每年的徵件評選與展覽,鼓勵攝影創作並拔擢優秀人才,讓不同形式的創作理念得以相互激盪。本次展出的作品探討每位藝術家個人歧異的生命經驗,並且將他們對周遭的觀察與感知,以及對社會及環境的關懷,透過影像創作的方式來演繹。

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汪佳政表示,透過徵件評選與展覽,鼓勵攝影創作並拔擢人才,(記者 陳安婷/攝)
▲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汪佳政表示,透過徵件評選與展覽,鼓勵攝影創作並拔擢人才,(記者 陳安婷/攝)
評審委員暨召集人莊靈對今年作品表贊許。(記者 陳安婷/攝)
▲評審委員暨召集人莊靈對今年作品表贊許。(記者 陳安婷/攝)

本屆全國美術展攝影類評審委員暨召集人莊靈表示,今年參賽作品的水準相當整齊,也有許多創新觀點的表現,值得細細品味。在時代趨勢下,這次有許多作品以組件方式展陳,使用單張作品者較少。他期許藝術家們開拓創作類型的嘗試,並透過攝影之眼反映時代,呈現當下的藝術思潮,繼續為臺灣攝影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表示,此次展出作品深具社會觀察與自我觀照的能力,在內容方面,不僅朝向社會性議題,也展示觀念性與實驗性的創作趨向;在作品形式上,不再只是單一畫面呈現,而是透過創作者的排列組織,傳遞更深刻且豐富的訊息。歡迎對攝影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前往觀賞,感受臺灣攝影新生代多元的創造力與生命力。相關資訊請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查詢:https://ncpi.ntmofa.gov.tw。

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金牌獎:戴震東〈建築研究〉,,包含9座城市建築物的側面圖。(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金牌獎:戴震東〈建築研究〉,包含9座城市建築物的側面圖。(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銅牌獎:張育誠〈沒有明天〉,以中世紀愛情軼事與多聯幅畫作排序,精心完現那迷戀他方的幻象。(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銅牌獎:張育誠〈沒有明天〉,以中世紀愛情軼事與多聯幅畫作排序,精心完現那迷戀他方的幻象。(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連結:探索數位影像本質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造影:當代虛擬敘事」展 備受關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