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與推廣臺灣美術的重要現場 到三峽欣賞時代風景

展場合影,左起:李梅樹紀念館館長伉儷、楊造化之女楊美化與同行親屬。

【文/李梅樹紀念館】

「你好,我是楊造化的女兒。」

2022梅樹月開展後的隔週週六下午,一位姿態優雅的姐姐緩步進入李梅樹紀念館,在配合防疫需求量體溫並以酒精消毒雙手後,靦腆地表達了來意。

駐足欣賞楊造化作品“舊廟”,畫中描繪了台南祀典武廟風光。
▲駐足欣賞楊造化作品“舊廟”,畫中描繪了台南祀典武廟風光。(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現已逾80高齡的楊美化女士,是前輩藝術家楊造化的長女,移居日本多年,聽聞故鄉臺灣將展出父親的作品,儘管要配合「10+7」的邊境管制措施,仍不辭辛勞安排「回家」一趟;開幕當天雖因尚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無法出席,但期滿後便隨即奔赴三峽李梅樹紀念館參觀,由李景光館長陪同觀展及導賞,並互相分享父親創作的趣事,也表達對於梅樹月能夠展出父親楊造化作品的謝意,以及對於李梅樹紀念館長期推廣臺灣美術的敬意。

李景光館長向楊美化女士介紹李梅樹畫作。
▲李景光館長向楊美化女士介紹李梅樹畫作。(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李梅樹紀念館於1995年遷入現址,加上前面5年的預備館階段,迄今已營運超過30個年頭,並自2012年開始舉辦「三峽梅樹月」展覽,以李梅樹作為引子,串聯三峽在地當代藝術家,與學校、店家、公家機關等單位協力合作,期望營造三峽成為一座大型的「無牆美術館」,近年則響應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連結臺灣籍前輩藝術家與日本籍導師級人物等,探索臺灣近代美術發展脈絡也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但不變的是用藝術述說土地的故事,並期待讓島嶼的春天愈加美麗。

李景光館長、楊美化女士,於楊造化100號大作“阿里山麓”前合影。
▲李景光館長、楊美化女士,於楊造化100號大作“阿里山麓”前合影。(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同場展出以觀音山為主題的李梅樹作品(右)與楊造化作品(左)
▲同場展出以觀音山為主題的李梅樹作品(右)與楊造化作品(左)。(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李梅樹,我們的前輩畫家,不只是我們李家引以為榮,也是我們所有的臺灣人引以為榮的畫家。」

文化部李永得部長第二度出席梅樹月開幕式,暫時放下公務,跟隨著主持人顧承穎老師的指引,在音樂家許嫚烜和陳沛元的聲波演奏中,以身心靈感受並臨摹本次展出的作品,並全程聆聽館方導覽,看在當天出席的前輩藝術家後代眼裡,覺得非常有趣也很有心,也期盼公部門可以持續支持臺灣藝術史的典藏、研究、策展與教育推廣。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梅樹月也受到了影響,例如2020年順延到秋天舉辦,2021年更是因為配合三級警戒,展覽戛然而止,而最大的衝擊更是因為疫情造成國際交流受阻,2022年原本規劃向日本許多公立美術館借展珍貴藏品,最終僅能取得圖像授權,以輸出品呈現石川寅治與南薰造留下的臺灣風土作品,但所幸在各方的協助之下,仍借展多件珍稀的作品重現世人眼前,例如石川寅治的<臺北門>、<臺南大南門>,以及南薰造的<淡水風景>等等,另外還有石川寅治於1922年完成的<高雄港>,這件100年前的作品曾於日本第四回「帝展」出品,去年底甫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入藏,便在李梅樹紀念館的三峽梅樹月展覽,在臺灣首度公開展覽,彌足珍貴。

展場合影,左起:李梅樹紀念館館長伉儷、楊造化之女楊美化與同行親屬。
▲李梅樹紀念館館長伉儷(左起)、楊造化之女楊美化與同行親屬展場合影。(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今年是一個最感動的日子,因為今年是李梅樹呷百二,120歲的冥誕。」

國立臺灣美術館梁永斐館長在2022梅樹月開幕上,宣布年底將在國美館舉辦李梅樹120歲大展,希望在重建臺灣藝術史的同時,也要重新建立臺灣藝術的主體性,讓更多人認識臺灣的藝術家,這也是李梅樹紀念館一直以來的目標。

2022三峽梅樹月自即日起至6月5日,在李梅樹紀念館以及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總區雙展場展出中,歡迎前往探訪自然學者與前輩藝術家們透過寫生和彩筆記錄下的【時代風景】。

 

相關連結:旅人的視野 大地的草原 李梅樹紀念館展出時代風景 彩繪風土紀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