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一步一腳印 春殘夢斷書中詩 記憶年少趣事

【特約撰述/張炳煌】

今年春節前應邀前往嘉義朴子參加春聯揮毫活動,朴子市市長吳品叡從小學學習書法,頗為用功而有成,當年由父母帶領征戰南北參加書法比賽,常在我主辦的比賽中獲獎,因此因緣而結識年僅30出頭的女市長。她常回憶當時小學生,父母和老師要求都很嚴厲,常常掉著眼淚練字,就算淚濕宣紙,還是努力完成學習課程。在這樣的刻苦嚴謹的書法學習中,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成為形象清新、頗受好評的年輕女市長。所以學習書法的第一功應該就是能為成長教育奠下更好的學習步伐,一步一腳印,按部就班學習必能有成。

我第一次來到朴子,雖是恬靜安詳的鄉間城市,但故宮南院在旁,多少又透露著蘊含文化的氣息,非常清新。在短短的朴子之行中逢上大雨,但也參觀了配天宮等著名景點。更令我驚訝的是在朴子的揮毫活動中,碰到一位身體健朗的蔡老先生,他說約50多年前在報紙看到電影「春殘夢斷」的廣告中,有我寫的詩,就開始對我產生好奇,並一直追蹤我所做過的有關推動書法的事。談話中細數我在推動書法的各項活動,連在旁的內人都感到驚呼不已,因為有些事她都不知道。

在言談中,他將這首春殘夢斷的詩琅琅上口,內容是「春恨依年怨影隨、殘情最是泌心悲、夢君獨隱紅顏淚、斷意難收稗史垂」。我一開始根本沒印象曾做過此詩,但是當他讀出後,開始有了微微記憶,依稀記得曾寫過這四字冠首的七絕詩,慢慢回想好像在高中三年級的時候,曾為這電影寫過。記得那時在台北補習準備參加大專聯考,常搭公路局車到台北,有一天在車上碰到當時住在基隆的名書法家廖禎祥先生,他告訴我今天報紙有我寫的詩的書法作品,記得當時我一頭霧水並不清楚。

55年前後的習作
▲55年前後的習作。(圖/張炳煌提供)
數位e筆書寫
▲現今數位e筆書寫。(圖/張炳煌提供)

前幾天吳市長特別去老先生家,拿到他從報紙剪下的片段傳給我(如上附圖),雖然還記不得此事始末,但這千真萬確是我尚未成熟的作品,只感覺這應是草稿,並不是完整的作品。似乎是自來水毛筆所寫,而且有改了筆畫,這年查了一下應是戊申(民國57年),我少寫一個字。總之實在時隔太久,雖是登在報紙,但卻已過55年,還是一團迷惑。

這應是我19歲前後的經歷,而另一個也是已過50年的作品。前幾年在基隆護國城隍廟看到大殿上有一對聯,自己都很吃驚這竟然是我21歲寫的(庚戌、1970年),被刻在大圓柱上,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年輕時所寫功力甚為淺薄的作品,不過和春殘夢斷的作品看起來卻是一致。

▲與基隆護國城隍廟大殿上自己年輕時所寫的對聯合影。(圖/張炳煌提供)
▲與基隆護國城隍廟大殿上自己年輕時所寫的對聯合影。(圖/張炳煌提供)

我約在初三時期開始正式書法學習,前後正好一甲子,起因是老師責罵,在一股輸人不輸陣的驅策下私自練習,並未進入師門學習,感覺花費很長時間自己摸索,難以長進但卻激起興趣而樂意犧牲少年的時尚玩樂。

記述這些往事一方面可以為自己留下記憶,一方面或許有所感觸得以繼續惕勵。如春殘夢斷這首詩,當然不會是很好的詩作,當時只是高中學生,因學書法而愛好古典文學,學著模仿古詩之作,之後我專心在書法之路,已少有這類文稿。倒是書法一直未曾間斷,沒有老師的指點和引路,只能胡亂前進而跌跌撞撞,唯一的明燈就是虛心學習、謙和圓融。所有書法前輩和智者都是我的老師,這信念始終未改。

數位e筆之作
▲數位e筆之作。(圖/張炳煌提供)

 

相關連結:墨見雲山 翰逸神飛 張炳煌書法個展 在古意書齋間顯現文人雅趣

相關連結:馭藝勁演 內蘊圓融 張炳煌書藝跨界 彰顯恢宏氣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