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筆疾書見真章 文意傳世永續長

振筆疾書見真章  文意傳世永續長

 胡世詮創作 展現創新題材新格局

 口述/胡世詮
 整理/陳安婷

    前言:胡家慶,文字工作者,也是一名導遊,最近將所思所想所感所行,結合在一起,化為詩歌集結「台詩300首」一書;就像蜜蜂採花經過一段的時間醞釀出蜂蜜來,胡家慶將這三年來所撰寫的台灣319鄉鎮的點點滴滴,以詩歌詠讚的方式來歌頌讚美生養他的故鄉台灣;以表達作為一個台灣人的體認和感恩,願同胞皆能懷此心情,互相勉勵;一起為台灣的未來,找出正確的方向;帶領台灣人民,走向安全富裕快樂的生活。以下內文以第一人稱角度報導呈現。

胡世詮的創作靈感來自旅遊與美食。
台詩三百首是胡世詮精心創作。

   我出生於1956年3月19日,從小319這組數字對我而言,便是一種圖騰。對許多台灣鄉親來說,那年319總統大選前夕的兩顆子彈,更是一個刻骨銘心的記憶。十年前買了一套天下雜誌出版的『台灣319鄉向前行』,誦讀之餘,更覺自己和這片土地的緣份。但也經常感到慚愧,因為竟有不少的鄉鎮之名是我從未聽過的! 

我生於花蓮縣「里仁為美」的鳳林鎮,長於桃園縣「平地起高樓,荒野造成鎮」的平鎮市,五十多年來,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因為撰寫本詩集,而深深感覺我對故鄉台灣認識的太少,關心的不夠。經過三年來的筆耕,由東而西,從北向南,一縣接一縣一鄉連一鄉,終於在921大地震十周年當天完成了「319鄉鎮詠」的詩稿,自此心
才稍安,方覺不枉為台灣人。詩詞偶而俚俗,筆法或近打油,其目的為貼近現代,便於吟詠,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更多同好一起來歌詠故鄉。

但願此詠讚319鄉鎮的詩集,能提供給中小學生,作為鄉土教材的參考,讓學生從小便能以詩歌吟詠故鄉,加深對故鄉的感情;或作為觀光客的旅遊指引,讓台灣之美、人情之好,因為有了詩歌與鄉鎮的結合,而口耳相傳,得吟詠之樂,則吾願足矣!

推薦序
旺報社長室主任   慶正
        八方聚義龍岡情

古代《三國演義》劉關張結義,表彰忠孝節義,以期匡復漢室。

今友胡世詮兄大著《龍岡滄桑與風華》,以桃園龍岡眷村為故事藍本,突顯的是家國興亡、父輩漂流盡忠的忠貞精神。

胡世詮(家慶),是徽漢子,中興大學外文系高材生,埔光部隊政戰骨幹。與我既是安徽老鄉、埔光之友、記者同業,還曾是日夜生活的同居人。

世詮所寫《龍岡滄桑與風華》,從「永遠的貿易七村」開題,回憶幫父親買菸,倒敘龍岡第一軍團的緣起和興建。五十年來滄海桑田,龍岡從荒蕪農地變繁華城鎮,龍岡眷村卻成白髮宮女,論道天寶花華而無福齊享,主要的,還是守節操重仁義的軍人性格使然。

全書或直敘,或曲折,包括自身成長的青春往事,苦澀愛戀;還有眷村兄弟情誼的歃血為盟,軍中袍澤的福禍與共,省籍情結的合縱連橫。令人動容的,則是胡伯受長官之累,被迫卸甲歸田;世詮披袍上陣,角逐縣議員的政壇內幕和人性實驗。這些笑中帶淚,既親又遠的前塵往事,很訝異世詮竟然鉅細靡遺的娓娓訴說,它絕不是小說,而是活生生的在這寶島土地上演著。

《龍岡滄桑與風華》,不僅是胡世詮的家國思親懷舊,也是1949年中國風雲丕變,國民政府遷台大軍的忠義典範,值得書友一讀再讀。

採訪後記
採訪胡世詮,其實是有點壓力的。他,三十年的資深媒體工作資歷,寫書,寫詩,撰述報導文學,自成一格。創作至今,已是華髮斑面,但創作力仍如年輕小伙,毫不懈怠。近年寫作巡遊之餘,重拾其眷村菜手藝,牛肉麵、獅子頭、滷菜系,竟成網路宅配名店,令人十分意外,驚嘆其多才多藝之技。原名胡家慶,現稱胡世詮,胡老念茲在茲創作本能,以文會友,祈願已足。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