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黑老虎

【特約撰述 / 楊旭堂】

二〇二二歲次壬寅是生肖屬虎之人的本命年,在古代很多人談虎色變,聞風喪膽。今天來聊聊書畫界傳說的黑老虎,文人雅士俗稱的「黑老虎」是指書畫為了歌頌、流傳、學習而製作的刻石拓片,舉凡鐘鼎銘文、摩崖刻石、墓誌墓碑、漢畫像磚石、瓦當、宗教經文⋯⋯等,因為墨拓顏色大都為黑色,加上「黑」也暗示了拓本真假難辨,收藏易受蒙蔽,稍一走眼,就會上當,如被虎咬,重傷荷包,因此名為「黑老虎」。畫的呈現除了形象之外,需要墨色的襯托,才能生動,因此一般來說拓片「黑老虎」是專指碑帖拓本。黑底白字的碑帖拓片不但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臨摹的範本,也為研究歷史的學者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史料。

〈米南宮法書〉拓本,藏印也是重要文獻。(圖/楊豐宇攝)
▲〈米南宮法書〉拓本,藏印也是重要文獻。(圖/楊豐宇攝)

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實際上「碑」是指石刻的拓本,例如《曹全碑》、《張猛龍碑》、《多寶塔碑》、《神策軍碑》;「帖」指的是將名家的墨跡,刻在木板或石上匯集而成,例如《十七帖》、《淳化閣帖》、《萬歲通天帖》、《渤海藏真帖》⋯⋯。在印刷術發展以前,碑帖和拓本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方式,直到近代有了影印、照相技術,刻帖的意義就不大了。

〈張芝冠軍帖〉拓本翻印,墨跡已失傳。(圖/楊豐宇攝)
▲〈張芝冠軍帖〉拓本翻印,墨跡已失傳。(圖/楊豐宇攝)

古代墨跡如果沒有藉由刻石與拓本流傳,其影響的時間與範圍將十分有限,甚至在墨跡毁壞之後也就失傳了。今日西安碑林是傳承書法文化之重要寶藏,保存了歷代大量的各體書法、各家墨寶刻石,讓後世之我們得以見到千百年前的書法風格,儘管當時的墨跡歷經改朝換代之戰亂與時間巨輪的摧殘,早已消失人間。

〈正草十七帖〉拓本局部,正書、草書並列,便於學習。(圖/楊豐宇攝)
▲〈正草十七帖〉拓本局部,正書、草書並列,便於學習。(圖/楊豐宇攝)

臨摹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途徑,而範本的選擇是成果好壞的關鍵之一,所謂取法乎上得乎中,墨跡本當然是第一首選;如果沒有墨跡本,退而求其次,碑帖也是不錯的選擇。碑帖因為經過摹勒上石、鐫刻、椎拓,過程當中雖要求每道工序不得攙入己意,仍難免會有些微之失真,也有直接書丹上石者,雖然可以減少一道失真工序,但是鐫刻完成之後,原始書跡也跟著毀壞消失。歷代彙刻叢帖刻工皆是一時之選,忠於原作,力求惟妙惟肖,搭配精細拓工,盡力讓拓片呈現墨跡之精神,有的精品帖本可以達到亂真的水平。

《靈飛經舊搨》拓本局部,字跡完整清晰,為初拓珍本。(圖/楊旭堂攝)
▲《靈飛經舊搨》拓本局部,字跡完整清晰,為初拓珍本。(圖/楊旭堂攝)

黑底白字的拓片,由於拓製時用墨的濃淡乾溼不同,會有濃黑如烏金的「烏金拓」,或有薄如蟬翼的「蟬翼拓」。無論何種效果,碑帖拓本要以字跡完整清晰之原石初拓為佳,整幅的原件要比割裱成冊的好。有些拓片是在原石泐損漫漶之後才椎拓,其價值相差甚遠。以前曾聽聞老輩長者所言,早年一些不肖商人,為了讓自己的拓片賣得高價,拓好之後便在原石破壞幾個字,畫上幾刀,原石歷經幾位商人之後,出現慘不忍睹的十八刀,真是文化資產之災。當然,若原石已佚失或無原石拓本,翻刻本或重刻本亦可參考。

《靈飛經舊搨》拓本,董其昌觀款與題跋,為傳藏之重要史料。(圖/楊旭堂攝)
▲《靈飛經舊搨》拓本,董其昌觀款與題跋,為傳藏之重要史料。(圖/楊旭堂攝)

不過臨摹碑帖最重要的是「借屍還魂」功夫,將冰冷的刻石拓片文字,還原成有生命力之墨跡書法,增多書寫筆意,減少刀法刻畫,以避免僵硬呆板,趙之謙、于右任是寫碑之個中翹楚,表現出碑體書法之雄強,又不失圓渾。「黑老虎」是書法藝術、文字學、文學、歷史研究等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一脈,除了正文外,碑帖拓本上的題簽、題跋、觀款、藏印等也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有機會,不妨多看一眼。

(本文作者楊旭堂,現為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長 )

 

相關連結:人磨墨 墨磨人(硯台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