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 深化在地文物保存意義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為增進民眾對於文物之保存意識,並推動碑碣文物的普查概念,金門縣文化局訂於17日辦理「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邀請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李建緯教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黃茂榮助理研究員、臺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學檢測研究中心林秋婷博士及金門文史學者陳炳容博士,針對碑碣類文物概述、普查倫理、文物材質等題目,進行一整天的工作坊課程,使與會民眾能透過理論及實務的課程內容,深化對於金門在地碑碣文物之保存意識。

文化局指出,金門位處閩南,地方雖小,但歷史淵遠流長,歷代均有文官武將的豐厚事蹟。除了延續閩南文化傳統,近代更融入20世紀初期的僑鄉文化及民國38年後軍管時期的軍事風貌。金門保存有最完整且數量最多的閩南傳統聚落、僑匯時期洋樓建築、重要戰地史蹟,文化底蘊深厚。金門傳統聚落或田野間常可見碑碣矗立,其類型及數量眾多,皆默默見證著金門各時期的歷史變遷,對於島鄉歷史的詮釋具有重要意義。

▲金門縣在地文物史料的保存,具有正面的文化發展意義。(圖/金門文化局 提供)
▲金門縣在地文物史料的保存,具有正面的文化發展意義。(圖/金門文化局 提供)

文化局於本年度委託浯江歷史田野工作室執行「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普查建檔計畫」,以期藉由碑碣文物普查與登錄建檔,掌握碑碣狀況及價值,並透過本次工作坊之辦理,培育具備文物保存意識、文化資產素養之人才,增進管理維護觀念及文物保存能量。

 

相關連結:島嶼工藝 政府給利 工藝中心與金門縣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彰顯地方聚落工藝特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