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述/雪莉】
在2014年,高惠芬赴美探親時,有一天鄰家朋友到訪她兒子家中,當場驚聲連連:〝Oop ! How come my plants are on your wall ?〞( 哎呀!我家的植栽怎麼掛到你家的牆上呢)!
高惠芬出身於中醫家庭,他父親是雲彰地區知名的中醫師,閒暇時喜歡把玩各式古物、培養臺灣蘭花、也愛好自由垂釣,他對生活充滿熱情,而且這份暖流漫溢並影響高惠芬對於樸拙的人文雅藝產生濃厚的興趣。高惠芬自幼能握筆寫字時,就對繪畫產生莫名的熟悉感,並開啟她的藝彩世界。她的藝術天份不僅是學校鄰里之間的美談,她更曾代表就讀的國小、國中及高中學校對外參加過無數的比賽,在藝文競賽中高惠芬可是常勝軍呢!

在一個下著小雨的周末,高惠芬侃侃而談話當年,可以感受到她提到大學聯考時,以第一志願考進師範大學美術系的榮譽感至今猶存。高惠芬以能與社會共存、共榮為出發點,深知要推動生活美學,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於是鼓勵從事數學教職的先生一起攜手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舉凡能提升社會人文素質,讓藝術走入社區,使生活藝術化的社團活動,處處都可以看見他們夫妻穿街走巷的身影,力行將藝術的種子散播於社區裡,帶領居民們齊力設計、滋養及灌溉這塊生活的藝術苗圃,也同時提升自我心靈成長。在臺灣大學醫學院雲林分院裡高掛著高惠芬繪製捐贈名為「關懷」(8M*2.5M)的巨幅油畫,她以行動繪出一股藝術暖流,撫慰雲林家鄉醫護人員的辛勞和療癒患者的病痛。

認識高惠芬的好友都知道她喜歡這樣介紹另一半出場,她說:「先生雖有個數理的金頭腦,但骨子裡更深藏著濃濃的藝術魂,他喜歡以音符點燃家庭溫馨氣氛,以音樂旋律沐浴家人心靈。」在他們雲林老家的牆面是女主人細膩畫作的展示空間,廳堂裡隨時播放的是男主人特選的古典樂曲,空氣裡飄動的是他親手沖泡的古坑咖啡香,雖然生活樸實,但是這平凡的日常卻是何其的幸福洋溢啊!

天生浪漫的高惠芬喜愛養花拈草,在加州時,鄰家庭園盛開的花兒們對她親切、幽雅地問候,於是感性的她不加思索地衝進屋內,搬出畫架,豪氣地戴上妖豔的草帽,就這樣站在驕陽下幾個小時,把這甜美的景觀一一描繪,賦予花草柔美外型,但卻更顯女性堅韌的生命力,繼而在有情的世界中重生延續。完成的作品高掛在潔白的牆上,再由先生幫忙打上柔美的燈光,在陽光加州的午後,就這樣哼上一曲妻唱夫隨的美調,聯手為孩子家中打造了永不凋零的另類花園。

夫妻同心布置居家環境,共同歡樂營造藝術生活,他們齊心引導三個孩子以隨筆塗鴉方式紓解生活壓力,以欣賞古典美樂豐富心靈,就連餐桌上簡單的家常菜,女主人也花心思妝點餐食與家人及朋友們一起享用,看似是滿足口腹之慾的美食、小酌及品茗餐會,更多時候是一場即興的視覺饗宴,而且經常是盤底朝天,然後呈現出高老師的新創作呢!當年高惠芬愛女歸寧時,為表達她對女兒的愛及疼惜,連日不休,親手一個接著一個的手繪牡丹及象徵〝富貴白頭〞的瓷盤,並於背面記載女兒的結婚日期,於餐後分送給每一位到場祝福的親友們,傳遞這份幸福,這雙慈母之手畫的是一幅又一幅唯一的作品,握在賓客的手中,感動的是母愛的溫度及無限的親情。

「生活藝術化,藝術人文化」是高惠芬的理念,去年夏天她返回美國洛杉磯時,幼稚園的孫子拉著她的手,說他要好好保留每一幅完成的畫作,等待以後長大可以像奶奶一樣開畫展。雖是童言童語,但志向遠大,多麼美好的藝傳承啊!
(本文作者為藝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