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福爾摩沙  法國軍官的19世紀臺灣紀行寫真帖  攝影文化中心線上開展

▲驚豔福爾摩沙的法國軍官臺灣紀行寫真帖,在攝影文化中心展出。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了一冊珍貴的珂羅版印刷寫真帖,為一位19世紀來臺參訪的法國軍官走踏臺灣及澎湖群島之所見所聞,這本題名為《臺灣與澎湖群島的回憶》之寫真帖內容,即日起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出的「法國少校非典型的異鄉行–《臺灣與澎湖群島的回憶》珂羅版印刷寫真帖」線上展中開放公眾瀏覽。

19世紀臺灣西部與澎湖群島的婆娑美麗,使得當時法國駐東京大使館的少校皮摩丹伯爵到訪後難以忘懷而寫下了回憶錄,並以珂羅版印刷術將其拍攝之早期臺灣、澎湖照片共54張製作成寫真帖回贈給接待他的友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王雅倫教授,依此寫真帖照片及皮摩丹伯爵回憶錄的研究,規劃成線上展,深入淺出地說明此一寫真帖影像內容的涵義。

照片中農民指揮著耕牛進行整地,忙著在插秧前做好準備。農夫腳下踩著「割耙」,是用來整平農田的碎土工具,可將牛犁翻出的土塊割碎。(圖/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照片中農民指揮著耕牛進行整地,忙著在插秧前做好準備。農夫腳下踩著「割耙」,是用來整平農田的碎土工具,可將牛犁翻出的土塊割碎。(圖/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線上展覽分為四個子題來介紹這趟由北到南、從本島到外島的旅行:「一趟特別獲邀的島嶼旅程」乃說明此行的重點關鍵人物及行程緣由;「福爾摩沙縱走-經典行程與綏靖之旅」介紹此行中於臺灣本島的相關觀察記錄;「十九世紀鏡頭下的漁人群島」為一行人渡海至澎湖群島的旅程影像;「異鄉旅程中的同鄉情」為行程中特別針對法國,乃至於歐陸各國在臺灣各地所留下的軌跡所拍攝的照片。

此寫真帖另外值得一提的特色是由珂羅版印刷製成,這是一種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技術。珂羅版能夠忠實地反映影像的原形,層次也比較豐富,但是與照片相比,成像仍相較模糊。大多數珂羅版印製品是在1870年代至1920年代生產的,最適合用來複印名人書畫、碑帖、珍貴圖片、文物典籍等,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頗高。

照片中的建物為昔日媽宮(馬公)城南邊一城門,大多數文獻皆指出此為南門「迎曦門」(也稱迎薰門),門外設有官用碼頭。(圖/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照片中的建物為昔日媽宮(馬公)城南邊一城門,大多數文獻皆指出此為南門「迎曦門」(也稱迎薰門),門外設有官用碼頭。(圖/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臺灣與澎湖群島的回憶》珂羅版寫真帖即為相當罕見的珍本,此寫真帖的書名頁,以法文標示了出版者為日本當時攝影及印刷出版的名人小川一真,出版於東京,應是皮摩丹少校在此行後於日本委託小川一真進行印刷工作。

這趟行程紀錄日軍活動的畫面不多,倒是臺灣美麗的景色讓他憶起位於法國中部的家鄉,以至於回到日本後,皮摩丹少校積極印製這本寫真帖。其珍貴性和稀有性在於此帖提供了臺灣在十九世紀面對政權轉換以及被殖民後,既是民間的也是軍方的第一眼觀察。開春時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邀請觀眾一同隨著這一張張珍貴的珂羅版印品,來瀏覽臺灣百年前經歷的過往與文化的交疊轉變。

此建物是19世紀末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簡稱玫瑰堂。打狗玫瑰聖母堂座落於愛河橋畔,位於今高雄苓雅區,是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圖/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此建物是19世紀末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簡稱玫瑰堂。打狗玫瑰聖母堂座落於愛河橋畔,位於今高雄苓雅區,是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圖/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連結:映照攝影多樣姿態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開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