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2023臺灣文博會1日圓滿閉幕,整體參與刷新紀錄,總參觀人數達60萬人次,更有超過3,000位專業人士、逾50位國際買家、近百位國外專業人士、500場次以上一對一國內外買家媒合會,交易金額預估突破11億元。文化部長史哲宣布,依循2022年起,文博會在臺北、其他縣市間隔舉辦的前例,2024臺灣文博會將移師臺南,邀請全國民眾到臺南「上一堂自己國家的歷史必修課」。
史哲表示,2023臺灣文博會重返臺北,也是疫後第一次的文博會,不論人潮或交易都突破疫前,除了展現臺灣文創的豐沛能量,更為所有的參展者注入一劑強心針。明年是1624年臺灣走上世界地圖滿400年的日子,2024年臺灣文博會將移師臺南,「也是臺灣回顧自己歷史身世的重要時機」。文化部加強挹注臺南400相關展覽、研究、推廣等軟體充實,期許臺南擔負起「在自己的歷史現場,做臺灣的歷史教室」責任。
文化部表示,今年文博會文化策展自打開空總及鐵博,共10天的展覽。從FOCASA的2座馬戲篷降落空總;首創的古蹟修復鷹架工地秀「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及「FUTURE VISION LAB 2023」,以科技影音讓民眾體驗文化科技與藝術結合成果;「打開空總X AI多重未來」開啟民眾對未來空總的想像;臺南館、澎湖館以考據在地文化脈絡與地理特點,呈現地方生活的精采足跡與軼事。2023年臺灣文博會,讓大家看見空總作為首都近年最重要文化投資的各種可能,並思考如何讓臺灣的文化能量在國際呈現更高價值。
另一主展場則是打開鐵博,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鐵博‧新生」為概念,向大眾展現2019年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來各項古蹟及文物修復、研究、典藏等階段性成果;修復完成的DR2303藍皮柴油客車首度推出試乘體驗,作為目前唯一且久違在臺北市區地表上行駛的火車,10天展期引來許多排隊人潮,甚至有鐵道迷固定每天早上6點排隊,搶搭第一班試乘列車。
華山展區的IP主題館,集結23位臺灣的插畫及IP設計師,齊心向外輸出創意力挺臺灣內容產業。文策院則透過「人鬼交易所」策展,展示臺灣故事內容IP的延伸應用,呈現故事文本跨域轉譯為不同的內容作品及產業價值。華山展區四連棟、西1館、西2館、中2館等4館的文創品牌商展,每天都吸引2至3萬人次來搶買各品牌特色商品。
松山文創園區地方主題館以「野化論」為題,探索島嶼的每一處角落,感受臺灣最野生命力。文創品牌商展則以島嶼在地、微型工藝、微型工藝新創3類型,並結合工藝中心首度邀集的上百家臺灣文創工藝品牌參展。
花博爭艷館為IP授權商展,集結插畫設計藝術、原創角色、授權代理,各品牌各自擁有堅強粉絲群,天天湧現大批排隊人潮衝刺搶購商品,現場交易熱絡。其中,9月30日IP授權商展更突破4.7萬人次,是文博會自2010年舉辦以來,IP授權商展單日最高人次。
文化部指出,2023文博會的文創品牌與IP授權商展共計超過540家的參展業者,是疫情後文博商展規模最大,更大幅增加新創業者的參與。同時,邀集由日本角色授權協會帶領13家業者組團來臺,也有泰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韓國、荷蘭等國際業者共同參與展出,多國業者匯聚相互交流。
在國際買家部分,文化部與文策院合作,疫後首度邀請來自香港、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美國、丹麥、英國、法國、瑞士等10國,超過50位國際買家,近百位國外專業人士,在花博、華山、松菸展區,舉辦逾500場次一對一國內外買家媒合會。交流中也發現國際買家對臺灣角色充滿興趣,首次來臺的國外專業人士表示,「逛展攤的時候發現臺灣的角色IP很多元,超乎想像」、「臺灣人可能很喜歡貓,因為好多貓的IP」等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