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街原臺北刑務所官舍群 臺北文資遊憩新熱點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公私協力活化文資,投入逾2億元經費,歷經3年多修復日式宿舍群「原臺北刑務所官舍-金華街135號至177號、金山南路2段112號」,打造成「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以日式建物的獨特風情結合園區內老樹的沁人綠意,並引進15個多元品牌服務,同時保留了過往歷史文資展示空間,打造全齡世代生活園區,於9月7日正式開幕至今,每天都吸引了大量人潮。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是臺灣最大規模監獄「原臺北刑務所」之獄政官員宿舍;臺北刑務所作為臺北監獄的前身,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臺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皆曾被關押在此,抗日烈士羅福星也在此受刑,是臺北獄政的重要歷史場域。70 年代起此區被稱為「華光社區」,當地居民則稱呼為「監獄口」。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打造成「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開幕以來遊人如織。(記者 陳安婷/攝)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打造成「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開幕以來遊人如織。(記者 陳安婷/攝)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1998 年指定園區北面金山南路電信局邊牆為市定古蹟「臺北監獄圍牆遺蹟」,為臺北刑務所文化資產保存之始,並於2008年推動本區都市計畫變更時,再次檢討該區文化資產價值,2008 -2013年間,華光社區曾發生多起火災;2013年3月再次啟動文化資產討論,民間團體發起「臺北刑務所群落文化資產護育聯盟」,爭取文化資產指定與老樹保護,本局於2013年底將臺北刑務所官舍登錄為歷史建築後,2017年投入1億4,298萬餘元,展開全面修復作業。2020年文化局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媒合「逸居股份有限公司」,由營運團隊再投入5,847萬餘元經費,以「榕錦時光」為名,以跨齡社區參與、青銀創育成、長者生活服務及全齡飲食為核心,營造適合全年齡民眾共同體驗的生活園區。

昔日公共浴池紅磚建物與一旁大樹和諧共生。
▲昔日公共浴池紅磚建物與一旁大樹和諧共生。

修復團隊除了以專業工法修復宿舍建物外,也保留歷史建築的生命故事。園區中昔日公共浴池建物旁生長出茂盛的大樹,與紅磚建物依偎而生,為了讓建物與樹木和諧共生,建物在活化再利用時保留了大樹的生長環境,讓蓊鬱的樹木在園區中展現自然美感,同時修復團隊也將因火災殘留的建物遺跡打造為通透的玻璃屋,並保留殘存結構,讓歷劫餘生的房樑訴說建物的生命故事。

同時園區歷史橫跨了日治時期和民國政府遷臺後的不同時期,在此匯聚的多元居民也自力營造,讓建物呈現多元有機的文化風貌,修復團隊除了保留公有宿舍時期的部分紅磚圍牆,並且搭建電梯活化居民自行建造的吊腳樓式二樓房屋,讓民眾參觀園區時能夠登上樓房,俯瞰臺北監獄圍牆遺跡。修復團隊為了保持建物原始風貌風格,修復過程中盡量使用原有建築材料,並將部分無法重新使用的磚瓦建材作為園區藝術創作的材料,讓富有珍貴價值的建材重獲新生;園區內也建置歷史展覽空間,透過文物等文史資料策劃展覽,展示刑務所官舍的前世今生。

修復團隊除了以專業工法修復宿舍建物外,也保留歷史建築的故事。(記者 陳安婷/攝)
▲修復團隊除了以專業工法修復宿舍建物外,也保留歷史建築的故事。(記者 陳安婷/攝)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以全齡共樂和在地共生為營運主軸,營運團隊參考日本社區共生經典範例「佛子園」,在園區中設置社區保健室,提供社區健康照護服務,讓有照護需求的社區居民可在此獲得服務支援。同時集結養生舒壓、精品咖啡、親子寵物、餐飲體驗等15家精選品牌店家進駐園區,打造質感選品、文化體驗、特色飲食、課程展演等多項服務於一身的全齡共樂生活園區。

日式建物的獨特風情結合園區內老樹的沁人綠意,並引進個多元品牌服務。(記者 陳安婷/攝)
▲日式建物的獨特風情結合園區內老樹的沁人綠意,並引進個多元品牌服務。(記者 陳安婷/攝)

文化局表示,推動老房子文化計畫運動已邁入第9年,預計今年底將有22處老房子對外開放,原臺北刑務官舍群,未來將與鄰近區域的錦町日式宿舍群,周邊林務局局長舊宿舍、臺灣大學潮州街7號、9號,甚至擴及到青田街歷史街區等日式房舍文化資產共同串聯合作,創造文化臺北的散策新路徑,型塑臺北新魅力。「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即日起園區試營運期間入駐品牌提供多樣優惠活動,店內消費拍照並打卡即贈限量精美小禮物,歡迎民眾共襄盛舉,更多活動訊息可上園區臉書專頁[連結]查詢,更多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訊息可鎖定本局臉書專頁 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 Design For Taipei | Facebook[連結]

 

相關連結: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成果豐碩 原臺北刑務所宿舍蛻變藝文空間

留言